1944年11月,山西省黎城县南委泉村群英荟萃,太行区第一届群英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在众多的英模当中,林北县养蚕能手申九华老先生特别引人注目。他白发银须,双目有神,配一身合体的绸马褂,更显得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大会期间,主席团专门为申九华组织了养蚕经验报告会。申共中央北方局代书记。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申共太行区党委书记。军区政委李雪峰,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副主席戎伍胜等领导亲临会场。邓小平、李雪峰捏着申九华布满老茧的双手,热情赞扬他在生产自救中的特殊功绩,鼓励他继续帮助山区群众发展生产,尽快实现"耕三余一",为繁荣根据地经济作贡献。
申九华出生在蚕茧之乡一一林北县七区西乡坪。这里万山叠蝇,柞树丛生,养蚕级丝的历史从元代就开始了。明胡肘,西乡坪一带的"河槽丝"曾风靡中原以至京津一带。清朝末年,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蚕业生产开始萧条。民国初年,丝绸价大迭,蚕业生产每况愈下。申九华清贫大半生,妻室未娶,无依无靠,唯与山蚕绪下了不解之缘,积累了丰富的放养山蚕的经验,山蚕成了他的终劈伴诅。但申九华生不逢时,只能空怀绝技,眼睁睁地看着家乡的蚕业生产一天天衰败。由于生活所迫,同时也出于对养蚕的酷爱,申九华几次背井离乡,到周围4省给有钱人家放蚕,暑去寒来,年复一年,申九华依然身无分文,穷困潦倒。
1938年春天,八路军进驻林县,开辟林北抗日根据地,申九华抱着恢复山蚕生产的愿望,回到家乡。然而蚕种断绝多年,恢复山蚕谈何容易。申九华没有灰心,他带着干粮走遍了西乡坪的山山岭岭,终无所获。这年冬天,北湾村一个农民到山坡拾橡壳,拣到3个蚕茧,申九华欣喜若狂,像孩子一样高兴得手舞足蹈。他立即赶到北湾村,向这个农民传授技术,亲自看着3只蛾子产下了新一代蚕种。第二年春季收茧180个,秋后增加到1300个。1939年,西乡坪发生单灾,春蚕大部分闷死,由于申九华奋力抢救,蚕茧收了200个。当年秋季又增到1200个。他向乡亲们无偿提供蚕种,并在技术上帮助指导,使得山蚕放养一直延续下来。1942年,日军对太行区频繁"扫荡",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春蚕损失十分严重,再度濒于灭绝。
1943年秋天,在生产自救运动中,申共林北县委、林北县政府发出恢复山蚕生产的号召,并把它确定为生产自救的门路之一,委托县政府建设科具体组织领导,并派建设科副科长宁之祥到该区工作。
县委、县政府决定恢复山蚕生产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西乡坪的村村寨寨,申九华兴奋得几夜睡不着,逢人就说:"政府讲的顺民心,得民意,恢复了山蚕,河槽人就有救了。"当宁之祥登门拜访他时,申九华第一句话就问:"政府是真搞还是假搞?"宁之祥恳切地告诉他:"恢复山蚕生产是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任务,共产党说话算数,从不欺骗名百姓。"申九华听着听着,眼晴越睁越大,竟按擦不住内心的喜悦,一把攘住宁之祥的手,连声说:"好,好1有你这句话,俺就踏实了。" 说着,他拿出自己精心保存的上年的几张蚕种,兴致勃勃地告诉宁之祥哪张质量好,哪张质量差,并详细地讲解养蚕的过程和技术。申九华倾心千山蚕业的精神深深地盛动了宁之祥,他把自己几天来考虑的恢复山蚕生产的针划讲给申九华听,并征求他的意见。申九华很有把握地说: "抓明年春蚕还不迟,马上就动手。"
山蚕几起几落,乍提恢复,许多乡亲信心不足。申九华心里象燃着一团火,一连几天,走东家,串西家,劝说乡亲们响应政府号召,恢复山蚕生产,并把自己保存的蚕种分送给大家。
他还精心挑选了20对优良蚕种,经过培养,蛾子当年繁殖,看着一张张如米一样的蚕种,申九华禁不住流下了喜悦的眼泪。对于申九华来说,再没有比养蚕让他更兴奋、更心醉的了。
第二年,蚕仔整整齐齐地孵化出来。申九华原来的山坡不够用了,又选了一块。为了精心培育山蚕,他索性卷起铺盖上了山。政府又拨出专款重点扶持,加上雨水、气温适宜,1944年,西乡坪蚕茧喜获丰收,仅申九华一人看护的蚕坡就收摘了68筐茧。
蚕茧丰收,经济收入增加,大大调动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山蚕生产在全区迅迅普及。为了加强技术指导,林北县政府任命 申九华为养蚕特级技师,区里聘请他为技术顾问,同时举办蚕农学月班,由申九华传授技术。他从暖蚕帘、放蚕·一眠、二眠十天眠期的喂养,到作茧、收捕、选种等技术要求,都作了详细的讲解,培养了一文技术骨干队伍。申九华每天起早贪黑,除精心管 好自已的蚕坡外。还深入到各村山场,具体指导对柞树培土、施肥、整修,并向区里建议成立了山蚕合作社,叁加农户达到 1234户。村里办起缀丝组,又将柞树的管理"蒋实到户。由于采 取了这一系列措施,当年秋茧再狭丰收,金区收摘蚕茧1070万 个,收入200多万元(冀南币)。这样,林北县又增加了一项蚕丝出口业务。任村镇倒闭多年的绸缎生产行业也恢复起来,河槽丝织被面由德兴货栈收购,在根据地内外十分畅销,很受消费者欢迎。
申九华参加太行群英会归来后,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山蚕工作中去,走到哪里宣传到哪里。他对乡亲们说:"我给老百姓办了这点小事,政府就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我要听政府的话,为繁荣根据地经济作贡献。"他鼓励年轻人说:化我老了,你们年轻人好好学吧,这可是既光荣又有利的事,我愿意把养蚕的全部技术传给你们。"
针对市场绸缎供不应求的状况,申九华帮助区里整顿了山蚕合作社,重点加强对缓丝、织缎生产的组织领导。区里培训各村缓丝、织缎技工,回去后以师带徒,要求每个熟手两个月必须教会3个生手。经过一个月的努力,西乡坪组织起132支生丝筐,188支熟丝筐,生丝筐日缎茧1000个,熟丝筐可缀500个。缀丝、织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盗,1944年,光缨丝工资米就赚了4万斤,每织一匹缎赚米32斤,共赚14万斤,全区每人平均20斤。
为了表彭申九华对恢复山蚕生产的特殊贡献,太行第五专署命名他为劳动模范。在太行笼一届胖英会上,他再次受到了表彰,被授予"劳动英雄"称号。林北县政府建设科根据申九华多年的实践,编辑出版了《林北县发展山蚕经验》一书。申九华养蚕技术在太行区推广开来,太南、太北、冀西的许多县都相继恢复了山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