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想上学的孩子上不了学。这是我们南山村的口号。”7月16日,桂林镇南山村党支部书记申山明很响亮地对记者说。
申山明说话有底气,是因为他们村有一群热心公益的贤达人士。近两年,该村王永生、王秋生、王文亮、王保亮、赵建斌等人,除每年定向捐助6万元资助本村贫困生外,还积极为桂林镇的“金秋助学”活动捐款6万元,帮助了该镇北马巷村王德文、桂林村赵高飞等多名贫困大学生。其中,该村赵建斌从2013年开始,每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都要拿出1—2万元,为本村小学生100多人购买新书包、订制校服。到救助贫困大学生时,他还要再捐1万元。
南山村出现的捐资助学热是桂林镇捐资助学活动持续升温的一个缩影。“2013年全镇捐助16万元,2014年上升到23万元,今年的活动才刚刚开始,几个村就已经有人捐款了。”桂林镇捐资助学蔚然成风,爱心人士的故乡情怀令该镇党委书记李红海十分感动。
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桂林镇4万儿女的助学情怀。“我镇的许多成功人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贡献非常突出。西油村的史来元和桂林村的路昀达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们不是偶尔一次,而是坚持不懈为家乡父老做贡献。”桂林镇镇长宋君芳感慨地说。
史来元今年已是85岁高龄。史老祖籍桂林镇西油村,早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时期随军南下,离休后在湖北省武汉市生活。西油村党支部书记史秋江告诉记者:“史老一直惦记着家乡人民的生活和变化。从2008年重阳节开始,每年都给村里寄钱,让为村里的老人办点事。”
2008年重阳节,史来元老人寄回家乡1.5万元,让给村里的老人买点慰问品;2009年清明节,老人寄回家乡2000元,让村里给本村牺牲的烈士修建了一座纪念碑;2010年—2013年,老人每到重阳节都寄回1万元,用于慰问村里的老年人;2014年重阳节,老人寄回家乡1.2万元。老人的奉献情怀感动了全村人。近几年,该村的史钰文、田永生、田保红、田会青、田增江等人争相奉献,为助学和敬老事业不断捐款。
路昀达在林州家喻户晓。人们了解他更多的是他为家乡做贡献的义举。桂林村党支部书记郭子玉说:“从2006年开始,路昀达每年重阳节都为村里捐款2万元,用于敬老事业。 2005年冬天,他捐资5万元为桂林小学安装了锅炉和暖气,使我村小学成为全市第一所用上暖气的农村小学。从那年开始,他还承担了每年学校师生取暖的煤炭费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桂林镇多个村庄出现了热心公益热。2014年,新当选的南山村党支部书记申山明,今年捐款30万元为村里安装了路灯,硬化了文化广场;北马巷村王晓峰、王五立、王建德等20多位村民捐款,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南马巷村郭锁栓等十几位村民捐款、张街村李伏明等8位村民捐款……
捐款不论多少,村民看的是捐款人心里的善良和责任,留在心里的是感动和温暖,传递的是社会的正能量。正如南山村党支部书记申山明所说,因为桂林有一大群热心人,热心公益才成了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