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桃花洞景区,沿着太行天路向南行驶约四五公里有一朝阳村,村南边悬崖峭壁之上坐落着一座农家小院。小院规模不大,典型的石板岩建筑风格,石墙,石院,石屋顶。小院的围墙堪称工艺作品,红色的花岗岩磨砂面的石头平整方正,工字缝横平竖直,凸显了林州工匠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门楼为石木结构,下面用太行石干砌而成,上面为古典型木质楼冒,古朴简洁大方。在门楼那黄色的门匾上,书写着遒劲拙朴的三个黑色大字——晴雨楼。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不难看出,小院的名字取自刘禹锡的竹枝词。有这么好听的名字,小院立刻诗意盎然。你可以想象为小院的主人。早上推门而出,“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真像是一幅米芾的山水画。太阳东升,光芒四射,山岚弥漫。鸟鸣之声,空谷回转,微风吹来,松涛阵阵。天空中,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又彤云密布,刚要打开雨伞,云缝里又露出了太阳。我们可以再引申的想象一下。疲惫的行人走在这蜿蜒不断,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惊雷四起,山雨欲来,突然有这么一个小屋供人们小憩,遮风避雨,岂不是道(路)也无晴(情)却有情(晴)吗?雨晴楼的名字是再贴切不过了。
雨晴楼今天闭门谢客了。透过栅栏门可以看到,院里一棵山楂树长得十分茂盛,树上果实累累。清高的雨晴楼立刻回归到田园风格,让人感到亲近。树下面有一盘大石碾,好像向人们表白着,雨晴楼不只欢迎那空谷幽兰客,也招待破衣褴褛的山野村夫。
雨晴楼东边是万丈悬崖。倚栏杆极目俯瞰,谷底道路河流如阡似陌,农舍院落星星点点。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气概。与院落里所弥漫出来的田园风,名字里所散发出来的高雅风,雨晴楼不免又多了王者气象。雨晴楼的寓意和位置似乎有点不协调。她好像应该在那“悠然南山下”的地方,不该高高地坐在这绝壁之上,居高临下,俯瞰众生。
雨晴楼,有木石为盟的浪漫,也有高雅与通俗的矛盾!她透漏着主人怎样的心境?
这时有朋友过来解惑,雨晴楼的主人是林州一位著名的青年画家。
原来如此,雨晴楼是丹青高手品茗揣摩的雅居。刚才的一切矛盾顺理成章,一切的纠结豁然开朗。她在推杯换盏间挥毫泼墨,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正是山水派画家理想的写生之地。她有这样的高度,才能洞察峡谷的深度和宽度。
雨晴楼,真是个好地方!
作者:王俭周,河南林州人,爱林州网签约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