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此处可是当地很少的双街门,当年日本鬼子进村后都没有进来,至今里面还有人居住。
此处的门口样式,你看出点什么吗?
家门头上一块块荣誉,至今保存完好。
两个门子之间都有这样的一孔,把积木穿进去,奈何小日本十来个人的力气都没有推进来,只能遗憾而去...
在古镇任村前峪村有座特别的楼房式四合院,人们都成称此楼院为“转角楼”。因上下两个阳台走廊将该院东西南北四座楼房连成了一体,人们沿长廊可在楼上楼下拐弯抹角随意绕行。此处也是目前豫北冀南很少见的一座两层回廊式四合院建筑。
在20世纪20年代,该村有个名叫石清高(外号石老九)的人,在天津经商发了财,石老九便想“衣锦还乡”“荣宗耀祖”,在林州老家前峪建座时髦宅院。1930年春,他带着从天津绘好的图纸回到家中,遍寻能工巧匠,经过3年施工,精雕细镂,别具一格的转花楼终于建成。因此院是按天津的图纸所建,所以当地人就给了它一个牛气的名字“天津院”。
这是上楼之间的转角处,现在也是一处风景。
别看这样的门子,可是双重锁,如图:上下两把锁,把我们想进去的想法堵回去了.......
正室门窗顶是莲瓣、竹节砖雕装饰的拱券。东西厢房有檐廊却无传统立柱,横梁一端本应设柱的地方,以钢梁斜固定在厢房墙壁上,受力设计合理,又有效利用了空间,足见设计者匠心。
二楼44米长的二楼阳台扶栏,风景独特。全由雕刻精美的花瓶式竹节木质构件合成。原来可以通过的南屋阁楼让现在的货物挤满,没有绕行而过,有点小遗憾。
站在东边向西望去,屋顶后面的蓝天也在向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主客厅内东西两面的房间,寓意各有不同。
“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富贵不断头”“孔雀回头戏牡丹”等石雕图案,其雕刻水平既可小中见大,修建三年也不为过。
此楼院是林州古民居建筑艺术中一颗璀璨明珠。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上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民居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虽然经历了80多年的风雨沉浮,但这座民国年间的天津规制却幸运地保留下来,静静地为我们讲述着大院主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用岁月织就的故事。2016年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