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林州头条 原创 乡镇 视频 教育 直播 生活 文旅 民间文娱 发现 摄影 房产 汽车

林州

林州:刘家大院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4-11-27 13:52:33   作者:心随我动   我有话说
寻访刘家大院 - 万金油 - 万金油 摄影

刘家大院位于五龙镇中石阵村。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经200年左右,其历代主人包括“老毡帽”刘正峰、“小毡帽”刘际昌等。刘家从造纸、经商起家,逐渐发展壮大家业,最盛时,拥有一万多亩土地,遍及泽下、临淇、茶店、元康、合涧等地,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刘家的产业。据说,当时刘家人骑马上北京城,沿途 “不用住别人开的店”,到处都有自家的产业和商号。

刘家大院是一组正方形的建筑群,分为主题建筑和附属建筑等,占地20多亩,九门相照,共有房屋200多间。现存的主体建筑还剩三个院子,包括正院、后院和 “绣楼”等。刘家自建的学校,在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雨后,已然坍塌,但蓝砖断垣,风貌依存。东券“卧阳坡”,西券“领头羊”,南券“牧羊人”等早已灰飞烟灭。

正院保存最为完好,精致的门楼,高高的门槛,蓝砖铺就的甬道,墙上石凿的拴马石,进入二重门,是一个与正院台阶齐平的雨亭,跨过雨亭,就是正院了。全部是两层建筑,气势雄伟;院子里全部是蓝砖铺地。虽然早已物是人非,但处处都收拾得非常的干净整洁,这要归功于那些村干部了。解放后,刘家的一些房子被分给了村里人居住,刘家许多人逃往了台湾和国外。据徐泽润老人讲,他们现主要居住在台湾和美国等地,国内也有一些,如南京、北京等地,据说南京一位名叫“刘浪” 的画家就是刘家后人(原名刘君仪,后改名刘浪,老校长很不理解他为什么改了这么个奇怪的名字,窃以为,这应该是个家乡观念非常强的人,所谓“刘浪”,不正是“流浪”的谐音吗!把他对老家的思念“嵌入”了名字中)。但改革开放以后,村里人曾和他们家的人取得过联系,让他们回来“看看”,然而,刘家终是没人回来,大概是更怕看到“物是人非”,引起“伤心”之事吧?

后院看上去像是客人,或是仆人居住的地方,向北一个角门,房屋门朝北,廊柱斗檐,建筑精美。西边被西屋淹没,向东是一排空地,不知当时作何之用。房屋的东墙外,是一组向下的台阶,下去后是一个敞阔的地下室,长十几米,宽五六米,高两米五左右,四周全部用石头砌就,非常结实,就位于房屋的正下方。同行的乡干部猜测:这是不是关犯人的地方?或许是一个蔬菜瓜果之类的储藏室?我和曾经担任过人防办领导工作的王主席开玩笑道:这应该是最早的“人防工程”吧!

“绣楼”是一座三层建筑,说三层,但每一层的高度都很大,看是去倒像是四五层楼的样子,站在院子当中向上望去,危乎高哉,最顶层中间隐隐露出一断阳台,像是《西游记》中女儿国王招亲的擂台似地,古老而落寞,给人一种非常遥远的神秘感,据说这是当年刘家的小姐居住的地方。姑娘不满十八岁,是不能下楼的。如今岁月变迁,院子里的东屋,住着一户村民,剩下绣楼独唱“空城计”,蓝砖砌成的“三七墙”多处开裂,看上去快要坍塌的样子。徐泽润老先生说,不碍事,他小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听老人们讲,刘家“绣楼”建成的第二年,就有了裂缝,据说是当时发生了地震,一二百年过去了,一直是这个样子。

查阅有关资料,嘉庆、道光年间,涉及这里,损毁比较严重的地震有两次:即1815年10月23日的那次6.8级地震,据资料记载,当时“京师震动”,清政府不完全统计的死亡数字就达数万人,华北地区房屋损毁严重;另一次是1820年8月4日的那次6级地震,损失也很大。

据说,“绣楼”建成后的第二年,因为地震产生裂缝后,刘家此后新建房子全部改成两层建筑,再也不盖三层以上的房子了。这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防震减灾”的具体措施吧。那些现在已经全部坍塌的“学校”,据说当时都是三层建筑。



林州网
视觉焦点
信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