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人,是一个地方长期以来文化积淀的结果,更是当今社会一个地方引以为荣的文化名片。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人们对民间文化遗产和传统经典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而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名人也正是一个地方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林州是一个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地方。武丁拜相、赵南长城、唐代双塔、桂林宋墓、洪谷金灯、黄华塔林等众多文化遗址遍部林州各地,千百年来,这片锦绣的土地上吸引和孕育了无数帝王将相、僧道名仕、和文人墨客,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和辉煌灿烂的林虑文化。我们将这些古代先贤称之为林州历史文化名人。
目前,我们已知的林州历史文化名人有五十余位,他们一部分是在本地和外地工作有突出影响的林州籍人,如傅说、杜乔、冯栋等,另一部分是在林州工作活动时间较长且有一定成就的外籍人,如谢思聪、王庭筠、荆浩等。
本文是一篇关于冯栋生平和轶事的研究文章。在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笔者就此问题深入冯栋故里,查阅族谱,访问族人,去追寻那位明代平度知州——冯栋的成长“路线图”。
首先,让我们认识冯栋其人。
根据《重修林县志》第十二卷记载:冯栋,字汝隆,嘉靖癸卯年举人。授宁津(今山东临清)知县,邑岁代役他州县,栋力请于当道,获免协济静县银六百两,印马常例银五百两,沧州牌夫四百名,锄巨滑刘存义等四人,民畏威敢恶。升平度(今山东莱州)知州,贵宦某占恪(贪)夫役数百名,累岁不释。栋至督速完而能役,与情大慰。台使嘉其不畏强□□,于朝。后以中伤谪沙河(今河北邢台)知县,益以情操自励,戊辰考殿。归卒。栋居官十年,家无奇器,笥无绮服。为诗文清婉,喜作小令,人多传咏之。先栋官平度以循声著者,有《东庵小令》一册,有一百二十九首,无序跋、目录。
文章大意是说,冯栋,字汝隆,号东庵中,是明朝嘉靖二十二年北畿乡试十七名的举人。(根据《隆虑冯氏族谱》记载)开始在宁津任知县,他做官期间为老百姓谋利很多,严厉惩治了当地的豪强恶霸刘存义等不法之徒,百姓们都钦佩于他的威严和清廉。由于他政绩突出,后来晋升为平度州知州。后遭小人诬陷降职到沙河任知县。冯栋居官十年,家中竟然没有一件豪华的家具,箱子里也找不到一件华丽的衣服。他喜欢作诗写词,且文笔清秀,短小精悍,著有《东庵小令》一书,在民间广为传咏。
另据《林州文史资料》中记载:民国21年重修县志时曾在他的后人家中找到《东庵小令》一书的手抄本,后来也失传了。现在仅存的有《桃源流水》、《咏墨池》、《挂镜台》、《游王相岩》和《九日同人游圣符山和韵四首》五首。
其次,让我们通过寻根问祖,进一步走近冯栋。
古人云:“欲寻其源,必浚其泉”。要想知道他的身世,就必须先找到他的祖先。《隆虑冯氏族谱》记载这冯氏祖人在林州生活居住六百年的历史,也是我们获得冯栋籍贯和身世的重要文字资料。最早的《隆虑冯氏族谱》始创于明嘉靖三十年,它的始修者正是冯栋,他并为《隆虑冯氏族谱》撰写了第一篇谱序。根据《隆虑冯氏族谱》记载,冯氏的祖先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初封在一个叫毕的地方,后来又封到冯城,他的后代遂以冯为氏。冯氏的祖先,世居山西上党。隆虑籍冯氏的先人是山西壶关冯坡人。明洪武二十二年,他们远祖兄弟五人奉诏东迁,一个迁移到安阳石井岗,一个迁移到浚县八角村,其余三个弟兄来到了林虑合脉掌村,一个叫广,一个叫两,还有一个失传。冯栋的父亲叫锐,生有五子,栋为长子,位居五世,他的弟弟楫、楠曾是太医院的医官。栋有一个孩子,名鲁。
根据冯栋的第十四世玄孙冯树民讲:冯栋早年生活在合脉掌村,辞官归来,长期隐居在荷花村东北角的东庵,开辟田圃,漫步山林,过着晴耕雨读的安逸生活,《东庵小令》也正是在这里创作完成的。他的孩子鲁就是在荷花村出生的第一代冯氏族人,今天居住在荷花村的冯氏族人,除三户人家以外,其余子孙均为冯栋的后代。
在五龙镇南沃村北的山凹里有一个叫老坟凹的村子。那里是冯氏族人的祖茔之地,村子也是因此而得名的,百年之后的冯栋就葬在此地。在他的墓地前,曾有一个叫“太守坊”的石坊,上面刻有“明直奉大夫平度太守冯公墓”十二个子。
其三,走进冯栋故居,聆听“知州故事”。
在今天的荷花村,说到冯栋,也许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要说到“知州”,老人们便会给笔者说起“大门里有个知州府”的故事。在该村中部的小巷里有一处破旧不堪的老宅院,早已无人居住。村上的老人讲是过去一个知州住过的房子,由于他遭人陷害,他死后多年这个院子里异常幽静,每到深夜,院子里会传来隐约的啼哭之声,后来这个院子曾住过几户人家,都不安生,所以早已荒废了。因为这是个好官啊。时至今日,其街巷还保留着一块上马石、一尊石狮子。
荷花村东北角的东庵,原名弥陀庵,由来久矣。因位于村东而得名,该庵背依老寨垴,面对淇河水,最初的东庵只有山壁上开凿的一窟石佛洞,据明万历二十六年《重修弥陀庵碑记》记载,冯氏族人来到这里的时候,这里住有一个从彰德府天宁寺来的孙真法僧人,冯氏宗人竹溪师来此后,看到这里受洪水冲淹,破败萧条,他便和其乡党宗亲集资修筑了庙宇。碑文的作者是两个人,他们叫冯普、仁宇。经过修茸后的东庵,风光秀丽,山青水静,且远离村庄,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冯栋正是看上了这块清净之地才长期隐居于此。
此外,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的冯氏族人冯连保为笔者讲述了一个“冯知州与郭阁老”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东庵曾设有一间学堂,有一天放学之后,一位风水先生路过此地,看到有三个学童正在学堂攻读,就对他们讲,你们这里将来必定要出两位贵人,三个学童面面相觑,先生仰笑而去。随后三个学童就盟誓约定:如果我们三人之中谁今后成了贵人,一定要相互帮助、提携,也不枉为同学情谊。若干年后,他们三人中间果然出了一位知州,一个阁老,另一位因连年累举不第,落魄丧志,逐渐沦为游闲散漫、喜投机钻营之人,后听说他的两位同窗果真成了显贵,便想起当年的东庵约定,后去求寻两位同学,欲谋些差事。知州和阁老忆及当年同窗之情,又偏逢某地知县新丧,有一空缺,便将其委任于该地,不巧此人在赴官上任、披红挂彩游街途中突发腹疼,竟然一命呜呼。
综上所述,冯栋,祖籍山西壶关人,生于五龙镇合脉掌村,曾先后在宁津、平度州、沙河三地为官十年,曾长期在荷花村生活并创办家业,生儿育女,死后葬于老坟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