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台位于林州城区南部,村旁有一“麒麟堂”小庙,村名由此而得。
相传在明万历十九年(1591)秋收之后,一农夫在此犁地,当犁到地中间时,一拉套之牛突然卧倒在了墒沟里,不大会儿,便生下了头四不象的小牛犊。这小牛长得形状象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马足、牛尾。还没等晾干皮毛,它就站起来走到犁前,咬着铁犁按咯嘣咯嘣地吃起来。农夫一看心中大惊,忙喊来路人观看。有人说:“这牛产的是麒麟,他会吃铁屙金,千万别伤害了它。”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全县。
因为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祥瑞动物。人们便在当地盖了个“麒麟堂”小庙,庙里塑上了麒麟的像。后来,这里有了村落,人们便顺引麒麟堂之名,称之为“麒麟堂”村。
此事虽是传说,但麒麟堂这座庙,却真有其物。据说在当年重修这座庙时,村民们对麒麟面对的方向还闹过别扭,因为知道它会屙金尿银,便都想叫麒麟的屁股朝向自家。
对麒麟堂的传说,《重修林县志》中也有记载,内有“麒麟堂详核碑记”一文,系清同治癸亥进士李仲鸾所写。碑文对麒麟的出生时间、地点以及麒麟堂创建的时间,都做出了判断认定。尤其对后来麒麟堂几次重修,记载比较具体。关于麒麟堂何时改名麒麟台一事,文中没有提及,只谈到在嘉庆庚午(1810)和道光丙申(1836)最后两次重修时,有“扩建庙堂,堂前设台,台下有池”和“台前设栏”“池周砌石”等文字记载,为后来的“堂”改“台”提供了依据。
经查阅1932年出版的《重修林县志》,其中记载的仍是“麒麟堂”村名。由此可见,麒麟堂改名麒麟台应是在此以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