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林州头条 原创 乡镇 视频 教育 直播 生活 文旅 民间文娱 发现 摄影 房产 汽车

林州

河南林州:两任县官两条渠的爱民情结

「原创」  发布日期:2016-08-26 16:47:48   来源:乡愁太行   作者:云中漫步   我有话说
 (作者 云中漫步)

说到林州(原林县),就会想起一条大渠——人工天河红旗渠。

曾经的一条生命之渠,更是一条扎根于民心的富民之渠,一条镌刻在太行山上的精神之渠。

林州,有史以来,严重缺水一直困扰着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一代又一代的林州人民饱受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痛苦,苦苦生活。

一条红旗渠彻底改变了林州水贵如油的历史,一条渠就是一座碑,一座长在群众心中的丰碑。

50多年来,这个一锤一铲一双手修筑的幸福整个林州的红旗渠,也以她的无限魅力震撼着整个世界。

时间回到400多年前,也是林县,也是一条渠,让林县人民世代敬仰并尊称为谢公渠的水利工程。

“建红旗渠之初,我去看过谢公渠。在那样的社会制度和生产落后的情况下,谢县令还能办点造福人民的事,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今天,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为民所想,为民所急,办更多更大的实事。”带领林县人民十年苦干,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成举世瞩目的红旗渠的原林县县委书记这样感慨。

这条“谢公渠”,曾经是杨贵书记以及他所领导的人民,战天斗地力量的源泉,是一个父母官决心造福一方的精神之源。

谢公名叫谢思聪,字崇谋,号联塘,山东滋阳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任林县知县。在林县为官,他目睹干旱给林县人民带来世代贫穷苦难。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谢思聪在林县南关旧南池西侧新开大池,引桃源渠水注入两池,谢公题名“阜民池”。

从万历二十年至万历二十四年(1592至1596年),谢思聪组织人力物力开发洪谷山泉,修建洪山渠。

洪山渠深约3尺、宽约2尺的石砌水渠,西自洪谷,东到辛安村,全长9公里。至今已400余年。该渠通水后,有效地解决了沿渠40余村的人畜用水问题。

受益百姓感其恩德,200多年后,林县人民仍记着谢县令的恩德,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间自愿集资建起了“谢公祠”,并将洪山渠改称谢公渠。

谢公祠内现存明清及民国时期碑刻12通,大多是歌颂谢公渠效益和谢知县功绩的。

为老百姓办事的人,群众永远不会忘记他。

在洪谷里沟,屹立的大石上豁然题刻“明代谢公渠渠首”几个大字。渠旁不远处,还杨贵书记题写的“功昭后世”四个大字的摩崖石刻。

两任县官,两条大渠,“谢公渠”已功昭后世,“红旗渠”亦功昭后世。这些为民操劳的父母官,什么时候都会有万民拥戴。



林州网
视觉焦点
信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