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林州头条 原创 乡镇 视频 教育 直播 生活 文旅 民间文娱 发现 摄影 房产 汽车

林州

林州深处:有一位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

「原创」  发布日期:2016-05-10 21:21:02   来源:爱林州网   作者:刘爱民   我有话说
 

焦裕禄的事迹大家耳熟能详,在林州的大山深处,也有一位同焦裕禄一样的好干部——谷文昌。春末夏初,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瞻仰谷文昌故居的征程,领悟他生命里最珍贵的情感。

五月的太行山翠色盈盈,风光如画,如一条绿地毯铺满了整个山峦,给人一种满满的清爽感,弯弯曲曲的红旗渠一干渠如一条银色的巨龙缠绕在林滤山的低腰间,满山的槐花映衬,又为这古老而又美丽太行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人竟不住感叹,美哉太行山,壮哉红旗渠。

车在太行隧道口停下,记得多年前第一次来石板岩时,我带着最大的疑惑不住地问当地老乡,当年没有修这个隧道的时候,里面的人是怎么出去的?老乡用手指着从山底通往山顶的一条山路,于是我懂得了扁担精神的来历。

大峡谷河滩北岸是通往谷文昌故居的一条柏油公路,路边命名文昌北路的路标指示牌在正午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无论是驱车还是行走在这条公路上,让人踏实,倍感温暖。

谷文昌故居所在的村叫南湾村,前依露水河,背靠大东山,正值初夏,石板房在枝繁叶茂的拥簇下若隐若现,让人有一种人杰地灵、世外桃源的真实感。

我沿着台阶上去,一位大娘正坐在谷文昌家门口一块石板上,我走上前去给老人家打招呼,大娘连忙站起来,用浓浓的地道方言回应着。大娘姓李,19岁时嫁到了南湾村,叫文昌二哥,都属于谷文昌的本家人。

说起文昌,大娘洋溢着一脸的幸福,她说,她嫁过来时,文昌己调到外地工作了,平时很少见他回家,但只要回老家来,第一件事他就到村里几十户家里去走走,给长辈们坐一坐,每到一家,他总要问我们吃的好不好、穿的暖不暖、孩子上学怎么样,别看他在外当大官了,可一点官架子都没有,说话可和气了。

文昌故居座落在一条石板小巷的中间,不足两米宽的小巷子干净整洁,一座座由石板、石地、石梯、石柱、石墙组合的石板房,错落有致,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可静下心来从一石定居的环境里思考,今天的石板路、石板房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只是闲暇时的一种欣赏,而对于那个年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却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艰难生活的写照。

谷文昌故居是一个比较标准的三合院,小院不是很大,但特别典雅,西房为第一展厅,主要展示谷文昌同志童年和青年时期的一些史料,南房为第二展厅,主要以谷文昌同志在南下以后的主要事迹,东房为第三展厅,也是谷文昌居住的地方,主要以实物展示当年生活原貌。

在每间展厅里,我认真地观看每一幅照片、每一件实物,认真品味每一段文字,从一张张照片里、一件件实物里、一个个文字里,让我穿越时空,融入那个年代谷文昌同志工作过、生活过的每一个场景。

故事里的故事可歌可泣,事迹里的事迹催人泪下,我的心灵深处再一次被深深震撼。人为什么活着?他用他一生对百姓的热爱标记着答案。在他的一生中,他始终有一个信条,那就是人无论做什么,只要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党、有益于他人最迫切需要帮助的事情,就是生命里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他言而有信,在林州,他积极参加抗日武装,带领群众支援前线,南下时,他涌跃报名,以不解放江南死不回来的决心履行着自己的诺言。在东山,他与全县人民一道,战风灾、斗风沙,直至今日,在当地留下了“先祭谷公、后拜关公”的习俗。

瞻仰期间,正好遇到又一拨人前来参观,我问其中一位大娘,你们是那的人?大娘说就是本村人,和谷书记是一个大队的,我很疑惑,又问,你们离这么近还用经常来看?她说,老谷是我们村的骄傲,隔一些日子不来,心里就觉得少点什么,今天想谷书记了,就来这看看,这不,我还带着我的孙子孙女也来了,我就是想让他从小就记住谷书记,从小在孩子心里有个榜样,这样对孩子将来立什么样的志向、走什么样的路会很有帮助。这是大山里一位普普通通大娘的话,如果不亲耳听到,我多少会有点不能相信。

返程时,刚到村口,正好遇到开着一辆河北车牌照的两个中年人,向我打听谷文昌故居的具体位置,原来他们也是受谷文昌事迹的感染后,今天专程到谷文昌书记的故居来看一看。

政声人去后,丰碑立人间。从一拨又一拨自发前来瞻仰的群众中,我看了人心的力量,看到了谷文昌同志无穷无尽的人格魅力,看到了他留在百姓心里那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是一种精神,将世代相传...

抽个时间,一定要到这里学习学习.....



林州网
视觉焦点
信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