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银行泄露自己的个人账户交易信息。
相关银行也承认员工涉嫌违规操作,
银保监会已启用立案调查,
相信处理结果会水落石出。
这件事最可怕的是什么?
不单是自己的资产流水信息被曝光,
而是那些赖以信任的公司或产品,
可能正悄悄泄露着你的隐私。
大数据时代,
人们的生活便利大大提升。
网络聊天时提到某产品,
购物网站自动提取关键词,推荐给你。
和朋友说话时提到想去某地旅游,
你的声音会被抓取分析,
随后旅行网站就会推荐你当地酒店。
某电信公司客服也会天天打电话,
问你办不办宽带业务。
一开始你会觉得很智能、很便利,
实际上也在付出某种代价。
没有隐私,被机器窥视,被莫名骚扰...
生活仿佛裸奔,危机四伏。
某公司老总曾公开表达:
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
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聊聊生活中你可能会被泄露的隐私,
其中有技术的暗面,也是人性的深渊。
文章的最后,会教你具体的防范措施。
也希望大家在评论区分享「隐私防偷窥小妙招」,
保护好自己,也让更多人受益。
01
模拟一个情景:
有一天你去上班,路过一个售楼处。
一小时后,你接到售楼销售的电话。
问你是否有购房计划,
而他们主推的产品,
正是你刚刚路过的楼盘。
明明没有购房计划,
也没上网咨询过房价,
更没给销售人员留过手机号,
可隐私就这么泄露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答案就在一个巴掌大小的机器里。
名字叫「探针盒子」。
它可以被放在24小时便利店里,
可以被放在大型商场中,
也可以被与你擦肩而过的人拿在手上。
在这些人流量大的地方,
它就安静呆在某个角落,
仿佛信号接收器,
默默破解读取路过的人的手机号,
随后这些手机号,
便会以高昂价格打包贩卖给销售人员。
或许你会以为,这是科幻片才有的情节。
可现实就是这么可怕。
一名房地产销售人员,
一手拿着探针盒子,
一手随便拨打了读取的电话号。
有人接电话后,他问:
“请问你对某地房屋有兴趣吗?”
对方回答:
“我已经是这里的业主了。”
销售人员对着镜头洋洋得意,
你看,直接给你刚需客群的电话信息。
是不是很高效?
这种细思极恐的电话信息采集,
构成黑色产业链的上游。
无数打着科技旗号的非法公司,
致力于研究「探针盒子」。
02
你以为这就完事了?
最可怕的,
是他们还会联合各种互联网公司,
更为精准地挖掘客户的隐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