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是记载信息的良好载体,经年易存,对保存文物,研究历史等工作无疑有很大的益处,然而因年代久远,碑体风化,退色以及人为破坏等因素,有一些碑文已不能仅由数码相机来完成保护工作,今日一起带你走进特殊工艺——拓碑。(侯林芳)
拓碑:又称碑拓(读音:bēi tà),是南朝时出现的一种印刷技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碑拓是将碑版上的文字或图像,用宣纸紧覆在碑版上,用墨打拓其文字或图形,然后将纸揭下,纸上留下碑版上的文字或图形。碑拓承载着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对于研究历史文献、文物、书画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佐证。
拓碑的工具:
一、胶水(也可以用白芨水):用前加少量水稀释,以免失去黏性,胶水的黏稠是拓碑的关键。
二、刷子: 猪鬃刷一把,敲打宣纸用,使文字凹入,字迹显现用,毛质软硬适中即可,以免劲力不足或损及宣纸;软毛排刷两把,上胶水及压平宣纸用;清洁刷一把,用于去除碑面尘埃污垢,毛质硬度务求不损伤碑面。
三、拓包:一大一小两个。用棉质布包谷糠,扎紧成蒜形,上端结成手把、下端形成扁圆状,即成拓包,其质应略硬且富弹性者为佳(拓包必须绷紧)。
四、墨汁:着色用,用前可根据需要加少许水稀释。
五、其它:宣纸、盆子、喷枪、抹布等。
拓碑的方法:
第一阶段:上纸
1、拓碑前必须先用水清洁碑面,将碑上苔痕土垢洗刷干净,以免玷污拓本,然后等碑面干燥。如有油污泥封,可用小刀或清洁剂清除,但不可损坏文物。
2、在碑上刷一层胶水,必须涂均匀,使拓纸牢牢粘在碑上而不会移位。
3、上宣纸(宣纸要稍大于碑体),用软毛刷采同一方向刷平,同时赶走空气,使纸与碑面密合,切忌出现褶皱。
第二阶段:椎拓
用绵纸或布覆于宣纸上,用鬃刷轻敲细打,使宣纸凹陷于碑文之中。
第三阶段:上墨
1、在上墨之前,宣纸的干湿程度必须适中,纸略呈泛白,方能上墨。边缘花案可用小拓包,着色不易太浓,否则会让图案细节失真。
2、 上墨时左手执球拍,右手执拓包沾墨汁,用包捶打球拍平面,使之墨色均匀,包面平整。
3、 拓纸七八成干时迅速用拓包上下来回渐次密集捶打补墨, 一般上三次墨直至全碑皆上色完毕即可。
4、 第一次上墨时墨汁要干且浅,以后逐次加浓,上墨不宜太浓太潮,以七成干为佳。
第四阶段:取下拓片
1、取下拓本的最好时机是拓本八至九分干时最为恰当,因此时拓本较不易破损且易于取
2、宣纸拓本取下时须二至三人协助,由上而下与碑面成垂直,平均提起拉开,平面放置,让它自然干,若让拓本晒太阳则拓本将形成凹凸不平及僵硬的现象。
第五阶段:记录
在笔记本上记录拓碑的时间、地点,及碑身的高、宽、厚(镶嵌石碑无法测量厚度)。
2.在拓好的宣纸上,记录碑的尺寸。
后记:
2017年7月18日晨,闻两老师武平寺拓碑,因对拓碑早有好奇之心,欲看究竟,便携女前行。
时值炎夏,天气闷热。两老师几天努力,大殿碑文尽拓,惟剩西院碑刻。进院内,古木参天,荒草猛生,虫蚊哼哼,早不居人。碑文已被用作墙垛,其中一碑,碑文不全,觅之不见,此情景,叹之,惋惜。两老师正躬身细拓,热汗淋漓,备受蚊虫叮咬之苦,可见拓碑之艰。
趁二人重复工艺之时,尝一人大殿仰拜。寺分三院,前殿经年久远,据现遗留明碑推算,唐朝即存。后两殿均为平殿后复修。院内碑刻,风化磨损,模糊难辨,更觉拓碑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