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花开喜雪飘,又是一年腊月悄悄到。它像一首古老的诗歌,吟唱着红火、喜悦,为新春盛宴点燃飘香的炉灶,把年味烹浓,将幸福酿造。从农村到城市,我一路走来,最难忘儿时腊月那山村的歌谣。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条件差,平时很难吃上一顿好饭,因此天天盼着过年。特别是我们小孩,一入腊月那高兴劲就别提了,不但能吃上好的饭菜,还能吃上零食,并且能天天热热闹闹的玩。
你听:叮咚、叮咚、叮叮叮咚......货郎担摇着拨浪鼓:“毛尾——换针,定轱糖、芝麻糖。”哐、哐、哐哐、哐、哐......吹糖人的敲着锣:“吹糖人——吹嘞糖人。”哧啦哧啦......张罗的晃着穿缀在一起的长铁板:“张罗嘞——吧张罗。”“㓦缸——㓦盆嘞,㓦缸——㓦盆嘞;”“箍漏——锅,箍漏——锅。”“磨剪子嘞——戗菜刀——”大人们拿出积攒的废品,换生活用品和小孩喜爱的糖,拿出损坏的锅缸盆罐修理。
我们一群小哥们跟着走街串巷的老艺人,学着他们的吆喝声,拿着换来的糖人、定轱糖在嘴里吮着舍不得一下子吃完。有时趁艺人忙活之机,拿起他们的响器敲打两下,惹得老艺人大声嚷嚷:“弄坏了打屁股。”这吆喝声、响器声、吵闹声,汇成了一曲喜迎新春的前奏曲。
“二十三人口全;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着吃;二十八大贴过;二十九蒜辣韭(备好调料品);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早上去磕头。从二十三开始春节进入了倒计时。
家庭主妇忙着给老灶爷上供烧香,少不了芝麻糖,黏住灶爷嘴,上天言好事,回府降吉祥。其他老少齐动手,整理家具、打扫庭院、拆洗晒被褥。最忙的是大爷爷家的小石磨和支在院子里的大缸大锅。各家端着泡好的豆子,抱着柴火,一家挨着一家,男人们替换摇着小石磨,磨好后再过罗。女人们替换烧着火,有技术的大爷爷拿着勺子笑眯眯地点豆腐,趁着烧锅的空儿,吧嗒吧嗒抽阵子旱烟。不知道想他抽的烟叶,其实是晒干的红萝卜缨。家里孩儿们多,舍不得买烟叶啊。大家互相帮助着做了一家又一家,忙着、说着、笑着,唧唧喳喳。快乐的小院、喜庆的舞台、上演着幸福的农家剧。
节奏一天比一天紧。香、箔、蜡烛、火鞭炮,油、盐、酱、醋、新衣服,样样不少。生产队杀猪宰羊,几个年轻人摁住腿,张三叔左手捏着猪嘴巴、右手持刀,嘴里念念有词:“不怨你不怨我,只愿队长来派我。”说罢咔嚓一刀,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吓得胆小的和小女孩啊呀——跑了。接着从腿上割一个口,用约米把长的铁棍往猪身上通几下,然后张三叔嘴对着,呼哧呼哧把死猪吹得鼓鼓的。热水一烫、毛一刮、架上一挂、一卸头、一旋尾巴、一开膛。流涎水的小孩抢尾巴吮,据说吮吮猪尾巴就不流涎水了;爱玩的小孩抢尿泡吹。社员们排着队每家每人分得斤把肉,拿回家配上豆腐,先美美地吃上一顿肉卤豆腐面,虽吃不上几块肉,可吃得真香啊!
母亲是蒸馍的好手,不识字,但捏的馒头很有文化。每当掀起热气腾腾的笼盖,那又白又暄的大馒头、龙凤呈祥的大花糕、吉祥如意的小枣花、年年有余的胖胖鱼、展翅飞翔的小鸟儿、翩翩起舞的喜羊羊、不挤瞪眼的小老鼠、栩栩如生的金蛤蟆、银兔兔、骏马儿、丑牛牛......似乎进入了童话世界。看着馋眼欲滴,拿起下不得口,跑到街上举到小伙伴们脸前说:“眼哈眼哈不得吃。”惹得小伙伴们撵着哭。母亲听见了,拿出来给小伙伴们分享,少不了骂我几句,我却高兴得咯咯咯地笑。
记得我上三年级那年,母亲去供销社买了本历书,跟病在床上的父亲说,今年不去找人写春联了,让大儿子写。我听了满口答应说行。激动啊,写了街门写屋门,写了厨房写床头,写了衣柜写独轮车,写了树帖写神位帖。虽然写的不好,可母亲一个劲表扬。第二天一贴,看那:金银满柜、身体健康、小心火烛、树木兴旺、车行万里、满园春光、出门见喜,喜气洋洋。再看那:天地全神坐正堂,观音菩萨笑南墙。捉妖钟馗神眸闪,秦群景德英气爽。啊!家家户户红了,红了大街小巷、红了整个小山庄。红了天、红了地、红在了庄稼人的心坎上。
有个小秘密至今想起还甜蜜,写桌子前正中的“供俸全神之神位”时,我有意写成了“供俸科学之神位。”一直到初一叔叔哥哥们去拜年看见后告诉母亲,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我好高兴啊,高举着长辈们给的压岁钱,一蹦三跳跑出去大喊:“诶——过年了——”
作者简介:郭宝军,河南林州市人员,林州诗协、作协会员;商丘市睢阳区作协会员。爱好文学,作品散见于《红旗渠》报、《红旗渠文学》《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等刊物。《七律、咏孝心》荣获2013年《快乐老人报》全国“孝心中国”诗词大赛优秀作品;古体诗词《满江红、长城放歌》荣获2014年商丘市睢阳区首届“文明睢阳杯”文学大赛优秀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