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山坡村位于林州市临淇镇西北部,与茶店镇搭界,中间隔着一条古老的湘河。
胡山坡,原名叫“虎山坡”, 据说,村里原来有两座山,西面的叫做桃花山,东边的山叫做佛祖山。其中,桃花山形似老虎,先人以山的形状称呼,叫做“虎山坡”。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显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秦庭芳从七泉迁此立村,一直到1932年仍然叫“虎山坡”。
胡山坡虽然名字开头带一个“胡”,但至今没有一户姓胡的人家,而是以徐、秦二姓氏为主。
虎山坡村西大路边原本有一座“孝子碑”,高约2米、宽0.8米,此碑碑座、碑身、碑帽完整,雕刻精美,遗憾的是孝子碑在前些年平坟运动时被推倒。如今,碑座、碑帽还基本保存原貌,散落村中;碑身损毁严重,在村里硬化道路时,险被埋在水泥混凝土下。碑文记载的民国15年发生的索、郝两家财主械斗的故事,至今在村里流传。
过去,胡山坡村有一位姓索的财主,家境殷实,良田百顷,骡马成群,雇有长工无数,平时索姓财主在村里是说一不二的人物。当时由于匪患严重,盗抢案件多发,再加上军阀混战,所以,一般村镇都需要有枪支来保护自己,索姓财主当然也不例外。他们为了防止盗匪,同时也为了自卫,购买了好多枪支,包括驳壳枪,火枪和步枪等,以步枪和火枪为主,一旦与外界有了矛盾,靠着人多势众,加上有枪支弹药,所以没有人敢轻易冒犯。
胡山坡有个邻村叫荣升庄,庄里有个郝姓财主,也是村里很有势力的一户人家,家里又有财宝,又有枪支,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他虽然知道邻村的索姓财主,但是两家并没有什么过节,井水不犯河水,一度没有什么瓜葛和纠纷。
两个村隔得不远,两家的地也是紧挨着,有次因为地中间的一条垄沟,长工们浇水时发生了一些小摩擦,搁到现在,就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各自说几句也就过去了,当时不一样,两家都是有点派头的人家,所以都不愿因为这个,给对方低下头。
双方互不相让,两家矛盾自然不断升级,开始只是棍棒等乱打一阵,双方互有小伤,还没有闹出人命来。但是小摩擦逐渐变成大摩擦,又没有一个在当地有威信的中间人出来调停,而两家都想占据上风,最后就演变成枪械对峙的局面。
那天,索和郝姓双方人马统统集结在秦家坟,都已装弹上膛,摩拳擦掌,只等各自的总头头发号施令。眼看着一场殊死搏斗的惨剧将要发生,一位气宇轩昂的老者出现了。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胡山坡村的开山鼻祖、德高望重的秦庭芳老人。
为了阻止双方走火,秦庭芳采取了各个游说的方法。他先来到本村的索姓财主一方,毕竟都是在一个村子里生活,吃一口井的水,况且自己是这个村子的创始人,起码对方会给点面子。于是,秦庭芳对索性财主一方的主要人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阐明了两虎相斗可能会两败俱伤的后果,终于游说他先放下了武器。
说服了这边一方,接着秦庭芳老人又要去说服郝姓财主一方,那边的人也是全副武装,一派剑拔弩张的态势。秦庭芳大义凛然,一边向对面走去,一边挥手挥手呼喊:“不要打了,放下武器,大家听我说……”谁知,就在秦庭芳快到对面的时候,不知哪一方的火枪走火了,老人不幸被击中,随即倒地身亡。索、郝两家的“枪战”也就此结束。
后来,这件事惊动了国民政府的高层,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日名将王仲廉,专门派安阳一位师长前来处理此案。经过协调,最后达成协议,索、郝两家各出三百块大洋给秦家,用于厚葬冒死劝架不幸牺牲的秦庭芳老人。秦庭芳家人立碑一座唤作“孝子碑”,一来警示后人以和为贵勿起纷争,二来略表后人对秦庭芳老人崇高德行的敬仰之情。
岁月如烟,时光流逝,一转眼此事已经过去90年了,虽然这块“孝子碑”已经面目全非,但是根植于当地人们心中的那种“和为贵”的精神却代代相传,现在的胡山坡村及周边的老百姓,五谷丰登,丰衣足食,村民们在和谐健康的气氛中快乐的生活着。
以上文章均为“结香树的传说”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