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林州头条 原创 乡镇 视频 教育 直播 生活 文旅 民间文娱 发现 摄影 房产 汽车

林州

林州那些有趣的数字地名

  发布日期:2015-08-23 10:50:29   我有话说

 

河南省林州市有一些地名以数字开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你知道吗?

你知道这些村名的由来吗?

 

一斗水

位于临淇镇南部山区,属于欠十步大队,一斗水自然村。

据村里老人讲,村南沟里有一泉眼,泉水如斗粗细,行人至此,人马匮乏就此汲水取饮,虽然一次只能取水一桶,但无论天再旱,人再多,总是随取随涌,用之不竭,久而久之聚集在这里的商旅渐渐增多,形成一个村子,人们形象的把这一汪泉水称为一斗水泉,村子也因泉得名——一斗水村。

 

二龙庙

位于林州城区西南3.5公里处,镇林街道(原城郊乡)下属的一个行政村。因当地有座二龙神庙得名。

据老人们说,以前二龙庙的村民建房子都不能建高楼,怕压住二龙庙高度。

 

三孝

位于林州市姚村镇。离林州市区9公里,又称埋子庄,是我国《二十四孝》典故《埋儿奉母》中东汉孝子郭巨的故乡。因有南孝、北孝、西孝三个自然村,故称三孝。

三孝村东券门楣上嵌砌着一块横额,上刻“郭巨故乡”。券门南是郭巨房屋旧址,村旁双泉河北岸有“埋子处”遗址。

 


四方垴

位于黄华镇西部太行之巅,海拔1632米,为林虑山第一高峰。是一个世外桃源,四周是万仞悬崖,古村现仅有一户人家。

四方垴四面绝壁,中间平坦,如一张桌子一样,在林州方言中,山顶叫“垴”,所以,这个四方的山顶便叫“四方垴”,这便是村名的来历了。

提起四方脑,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北魏时期,大将高欢边打边退,最后到达四方脑附近,这时候的兵将已经所剩无几,处境非常的不好,后面有追兵前面大山挡路,情况糟糕透顶。高欢只好命令部队就地休息,然后让部下向村民打听情况,村民说这地方叫四方脑,高欢一听大吃一惊,脸色大白,瘫坐在地上。因为他把“四方脑”听成了“死亡了”(林州方言确实是这个发音),于是他扬天长叹:“死亡了,死亡了,老天都不保我,天数已尽,何故存乎于人世间?”接着他举剑自刎,横死山中,剩兵的残将鸟散般散去。故事十分的悲壮,真假已经不重要,从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这四方脑周围的大山十分险峻与惊险。

 

五龙洞

位于五龙镇南部,洞高44米,宽60米,可入深度600米,系太行山第一大天然溶洞。此名来自神话传说。

相传在1400多年前,一道士路过此地附近的一个村庄,见一家母女二人在洗衣服,便请她们帮其拆洗道袍。女儿在拆袍过程中不断用嘴咬线,无意间吞下了5个线头,后来,便有了身孕。

眼看着女儿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羞愤交加的父亲顶不住村里人的闲话,便横下一条心,在这年的三月初八夜里,将女儿丢弃到了村外一个大山洞中。

他将女儿安顿完毕,返身回到山口时,一阵清风迎面扑来,怜女之情油然而生。他心疼女儿,便又回头向山洞走去。

这时,空中霹雳一声巨响,漆黑的夜晚,顿时变得亮如白昼。他走近洞口一看,见女儿开膛破肚躺在地上,已经气断命绝,身旁爬着黑、白、青、黄、苍5条小龙。父亲看后,心中悲痛难忍,他知道冤屈了女儿,便哭着跑回家中,将此事告诉了家人。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来传去便传成了神话。后来,人们便称这个山洞叫“五龙洞”,把那座山叫做“清风山”,又在清风山口建了座“清风寺”,并模仿那位少女的模样,在寺里塑起“五龙圣母像”,供奉起了龙母娘娘和5条神龙。

 


六家峪

位于林州市采桑镇东4公里处,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80米,紧临S226省道,交通便利。

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向南地势较为开阔,一条小河村前绕过,具有深厚的旅游开发资源;所属山地均不超过500米,且绵延起伏首尾相连,绿化全覆盖,山清水秀;六家峪村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说,人杰地灵。

据柏塔山清嘉庆十四年(1809)碑文和本村庙碑记载,当时即有“六家峪”。村庄位于山口处,原只有六户居民,故名“六家峪”,沿用至今。

 

七泉

位于桂林镇中部,此地依山傍水。

根据宋至道二年(996年)的碑文记载,早在宋代初期,这个村庄就已经存在。村庄过去也被称为南七泉,因为这里有七口井,为村民提供了方便的生活用水和灌溉水源,林州在历史上是干旱地区,周围几十里的人们都非常羡慕这里的便利条件,因此得名“七泉村”,并沿用至今。

此外,还有说法提到“七泉村”的名称来源于村内的泉水,此村历史上一年四季泉水四溢,村中较大的天然水泉就有七处,东西南北面四泉,龙泉寺里涌三泉,故称“七泉”。


      八角

位于东岗镇东南部。

位于东岗镇,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的太行山区。

八角村耕地较少,多为山地,不宜耕种。交通不便,离县城较远。

相传明永乐初年,有赵、田、阎、孔、祁、梅、王、肖八家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徙到此地居住,曰“八家庄”。

由于山西洪洞方言中“家”与“角”谐音,所以“八家庄”被误传并沿用至今,变成了“八角村”。

八角村以杏花村著称,村中种植杏树极多,春天到来时漫山遍野的杏花尤为壮观。杏的品质极佳,每年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摘杏。还有特产花椒。

 

九家庄

位于横水镇东南四公里处,依山傍水,自然风光秀丽。交通便捷。

村辖四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0人。全村耕地面积994.27亩,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为主。

男女总劳动力约五百余名,男劳力大多外出劳工,女劳工大多在家务农,抚养小孩,赡养老人。

据九家庄唐代石碑记载,公元479年,北魏太和三年立村,因此地有九户人家,并一直保持九户,每增一户必亡一户,故取名九家庄,沿用至今。

又一说是该村北山上的龙王庙中的龙王作怪,阻碍此村只能保持九户。

传说归传说,估计是建村时候有九户人家,所以叫“九家庄”。

九家庄附近有一塔叫智全石塔,金代大定十八年(1178)修建。该塔坐北朝南,东临洹河,西倚丘陵,为幢式塔,通高四点一米,整个塔身已向东南倾斜严重。从下至上依次为塔基、基座、束腰、塔身、华盖、鼓形石、寿花、宝瓶。

 

十方院

十方院位于原康镇镇区西北部,现在是原康镇一中所在地。建国后因为兴办教育需要场地房屋,利用寺庙现有建筑办校,是最快最方便的措施。十方院当时被用来办教育,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当问到他们在那上学的时候,都会说,十方院。

为什么这里会叫做十方院?

十方,是表方位的词,常有四面八方的说法,四面是东西南北,除此之外还有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是平面的四面八方,再加上立体的上下两方,共为十方。在佛教里,十方是指佛光 普照无所不在的世界,不管你身处何方。

十方院是一座佛教寺庙,根据庙里的创建十方院碑记记载,十方院始建于大清顺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距今已有369年的历史,虽不是千年古寺,但延续三四百年,也算是一个老庙。

 

百石湾

位于河顺镇北部山区,离镇6公里。

清道光二年(1822)村碑记载,村南有片山湾洼地,有数十亩肥沃良田,丰年仅此即可收获100余石(读作dàn,计量单位)小麦。于是村民便称此地为“百石湾”,并用作村名。因“石”字一字两音,外人常读作石头的“石”,慢慢“百石(dàn)湾”就演变成了“百石(shí)湾”,沿用至今。

 


千家岗

位于桂林村东南7公里处。东邻寨脑山脉,西傍淅河。

清康熙年间(1662-1762),有一骞姓人家迁此建村,故名“骞家岗”。人称骞氏族长为“骞员外”,生有两子,后被人杀害,从此骞家无后,后此地迁来郝姓、李姓人家,村庄规模发展至千户,后改为“千家岗”,沿用至今。

革命英雄张俊和就是出生于千家岗村。

 

万羊坡

位于合涧镇东南隅,淅河北岸,背靠九皋山,在镇政府东南5公里处,东接林州市桂林镇小店村。辖万羊坡、狮门口、大郝街、小郝街、高家庄等5个自然村,村内有著名的嘉泽观遗址,位于九皋山前。省道S302自西向东穿村而过。

村东头有一古碑,记载了万羊坡村成立之前的历史,介绍嘉泽观的来历。

碑文:隆虑之南越一舍而远,里称三井,通道之右,山曰九皋,中有仙馆,曰,嘉泽。

这应该说明万羊坡村以前是归三井村管的。

古碑边是嘉泽观。

根据民间传说,村东山坡下曾有一万姓人家在此放羊。一天,佃户对羊说,如果你能生出一万只羊,我就铸金铃赐给你,不久,羊繁衍出一万只,主人铸金铃来到羊圈,羊上前求铃,万氏见羊又瘦又脏,随杀之,后羊逐渐死光,故取名“卧羊坡”,后人为纪念这一事件,改为“万羊坡”,沿用至今。

资料来源于家里老人的叙述及《林州旧志》《林州大典》,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林州网
视觉焦点
信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