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林州头条 原创 乡镇 视频 教育 直播 生活 文旅 民间文娱 发现 摄影 房产 汽车

林州

林州市(原林县)民俗志 - 第四章 乡里社会 - 第七节 乡 情

  发布日期:2014-07-21 23:15:42   我有话说

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由于多种原因,一些林县人流宕到台湾、香港或外国定居。他们现已年愈花甲,十分思念故乡。此将这些人士记载 , 谨表大陆人民的乡情。

一、台胞与侨胞

对原籍林县的台胞与侨胞,依居地按姓氏笔划排列如下:

表23 台胞与侨胞原籍表

现在驻地
姓 名
故 乡
台   湾
马振田
横水乡窑头村
台   湾
王五昌
合涧乡东郭家园村(原名郭家园村)
台   湾
五同希
姚村乡西丰村
台   湾
王全吉
小店乡大店村
台   湾
王雨珠
小店乡大店村
台   湾
王俊德
合涧乡东郭家园村(原名郭家园村)
台   湾
任跃华
原康乡栗园村
台   湾
纪金甫
横水乡东赵村
台   湾
李世连
合涧乡合涧村
台   湾
李长寿
城关乡南关村
台   湾
杨生田
合涧乡大南山村
台   湾
呼仁修
横水乡乔家屯村
台   湾
岳世英
任村乡任村村
台   湾
张子恒
横水乡马店村
台   湾
张存仁
合涧乡王家村
台   湾
张庆昌
横水乡辛庄村
台   湾
张勤书
合涧乡王家村
台   湾
焦俊德
姚村乡焦家屯村
台   湾
蔡世清
横水乡横水村
香   港
王四害
横水乡蒋里村
香   港
王宣英
小店乡元家庄村
香   港
王海廷
合涧乡东郭家园村(原名郭家园村)
香   港
申茂林
城关乡其林台村
香   港
申新音
原康乡田家井村
香   港
李海德
城关乡迭坡村
香   港
辛合全
合涧乡刘家凹村
香   港
宋德祥
河顺乡沙蒋村
香   港
张马群
泽下乡罗圈村
香   港
张学文
城关乡上庄村
香   港
张新奇
泽下乡罗圈村
香   港
陈生远
任村乡任村村
香 港
曹起山
合涧乡大付街村
美 国
王丙成
原康乡大安村
美 国
王晚成
临淇乡后坡村
美 国
宋和书
姚村乡南陵阳村
美 国
杨友爱
城关乡城关村
美 国
杨加冀
城关乡城关村
美 国
杨鹏飞
城关乡城关村
美 国
杨 锡
合涧乡涧村
美 国
杨魁增
合涧乡合涧村
美 国
房 栋
合涧乡豆涧村
美 国
张加成
小店乡张街村
美 国
张守功
合涧乡南平村
美 国
张德昌
横水乡马店村
美 国
赵银喜
临淇乡北河村
美 国
索生吾
东姚乡东姚村
美 国
秦苏梅(女)
姚村乡秦家庄村
美 国
郭如江
合涧乡王家村
美 国
郭如田
合涧乡王家村
美 国
郭荣生
小店乡三井村
美   国
魏新武
姚村乡东张村
日   本
原三花
城关乡北观西村
印   度
宋丙寅
合涧乡小屯村
加 拿 大
王乾初
合涧乡刘家洼村
新 加 坡
胡银锁
城关乡郭家村(郭家庄)
马来 西亚
侯贵元
小店乡南马巷
南   非
卢茂吉
任村乡盘阳村
沙特阿拉伯
李跃增
城关乡迭坡村

二、胜景与胜迹

(一)鲁班壑。林县城西太行山象一道屏障,上接苍穹,绵亘千里,几乎隔断了西去道路。云雾缭绕的山巅,隐隐露出的一个壑口——鲁班壑,成了人们西去石板岩乡和山西省平顺县的必经之道。鲁班壑距县城25华里,海拔1172米,由一百多个弯道和许多个弯道和许多台阶盘成“之”字形。壑两边山势陡峭。形如斧劈,中间一壑,壁立如门,又称鲁班门。壑宽110米,石壁高250米。鲁班壑的形成,有这样一段神话:数千年前,名匠鲁班路经太行,见山高难越,人们行走艰辛,就抡起巨斧,想劈开大山,结果只是在山顶上砍了一个壑口。鲁班壑东侧路旁小山崖上,有一只全手指印的明显痕迹,传说是鲁班巨石的手迹。从手迹处顺路走一盘路就是香柱泉,传说是鲁班喝过的仙水。说是过路人喝了此泉水,无论上山或下山,不渴不累不生病。行路登山的人好奇,一般要喝上几口清甜的泉水。

(二)冰冰背。被称为太行奇观冰冰背,是一个闻名中外风景区,位于石板岩乡西北部车佛沟,海拔1500米的地方。这里,严冬时水温气暖,烟雾缭绕;盛夏时水寒结冰,朔风透骨。

冰冰背结冰的面积约600平方米。别处阳春三月,鲜花盛开时,这里就开始结冰了,到八月中秋,冰冻才开始溶解,结冰期长达5个月之久。冰期最盛时,恰在六月炎署。十冬腊月,冰封大地时,冰冰背却非但滑有积雪,还热气如蒸。从乱石下溢出的泉水温暖宜人。

据传很古时期,这里是一个深潭,潭水可食可灌田。革年夏天,一条恶龙腾空飞来,妖光四射,口吐火舌,落到潭内,一口火焰把一潭清水吹个净干,深潭变成了魔窟。当时,村民们都来祈求恶龙免降灾难 ,恶龙不应。人们又修庙烧香,祷告恶龙飞走,也始终无效。正在人们受难之时,恰有仙人李铁拐踏云而过,看到恶龙降灾,生灵涂炭,于心不忍。就动拐杖,一杖通到海底,命龙王放水,才得涌泉上冒,潭水复活。但恶龙仍口喷火焰,企图把水灸干。李铁拐从宝葫芦内扔下一大块冰,把潭周围盖得严严实实,将恶龙压在下边。李铁拐站在两个山颠上,望见恶龙还在挣扎,便一脚蹬倒一个山峰,把恶龙死死压住。顿时百花吐艳,四方得救。现在,冰冰背山坡上部,还有一个壁立如簪的大山峰,传说就是李铁拐站过的山头。

(三)水仙洞。水仙洞位于冰冰背的西边半山腰中。洞的周围悬崖百丈,群峰 壁立。洞口 丈余高,尚圆,雨季从洞里能流出清水,洞内起伏不平,高者丈余,低者仅能立行。洞叉很多,两洞之间分隔如门,有九洞九门之称。在第九门石壁上有一石鸽子,用手动它,会活动,但拿不下来。第九门里还有炉渣、炉台,传说是炼银炉遗迹。因千万年来不断滴水而形成的钟乳石,有的名胜金猴悬攀,有的如飞鸟凌空,有的似竹笋刺天,有的如佛似珠,栩栩如生,形戊万千。洞里尕水潺潺,清流成河,故称水仙洞。据传过去曾有两人进洞探险,进入九门,早晨进去,出来时已是次日中午了。水仙洞深约有三四十里。1966年一些好奇者进洞也到过九门。

(四)王相岩。王相岩(又称老道岩),位于石板岩东南十余里,在太行山的半腰山中。

东汉醒帝刘志在位时,国政腐败。公元166年,朝中官宦夏馥、李膺和陈番为维护朝廷,中兴汉室,想除掉奸党 宦官,因密泄未成,反被朝中的宦官奸臣诬陷,陈、李被杀,夏馥全家被诛,唯他自剪须发外逃,改装为冶家佣人,隐姓埋名,到太行深山老林的绝壁悬崖的山岩中伐木烧炭。后人为了纪念夏馥,听说他是皇王的相,就把他隐居的地方起名为“王相岩”。王相岩正上面100多米的绝壁 崖头,有一树冠参天的千年古树,名叫王相树,附揎村叫王相村,王相岩下的山沟及沟口一村,都叫王相沟。

公元1522年,河北肥乡一道士赵得秀,卜居王相岩,凌空架石修了天桥,建造道观炼丹,修真养性。当时建设中得一陶器,上有汉夏馥的名字,并书有同隐者5人姓名。岩前有一石井,久旱不竟,久雨不溢,传说是夏馥用的石井。此岩因赵得秀30余年的经营,已建筑成群,玲珑可观。因此后人也称此地为“老道岩”。

王相岩林木葱郁,山水秀丽。岩上九峰林立,如碧笋瑶簪。岩西南宝泉从峰顶飞流直下,水势喷礴,宛如长虹。仰天池东北,沿林中小道步上千层台阶,即见岩坪,坪上有赵得秀建的阁殿遗迹。岩西北有小泉滴沥,乘风飞洒,轻若细雨,阳光映谢,时有七色。岩东有木梯通于上岩。岩上曾有可观险要的三层梳妆楼阁(传说是赵得秀干女儿居住处),现基石尚存。岩前庙基下有座悬石九拱桥,桥宽50余米,飞架于百米深涧上,宏伟壮观。人若登桥闲游,有入仙境之感。仰天池南,林茂荫深,怪石林立。古人游览时云:瞬目百幻,诡倜奇佶,气象万千。可与嵩山少宝室、东海蓬莱、四川峨媚、三峡诸峰媲美,古人在仰天池旁一巨石上刻有斗大的 “止仰”二字,提醒游人止步。

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林县知县张崇雅登王相岩,题“王相岩”三字建石碑刻石,并题诗留念,诗碑残存。诗日:

峻岭崇岩万壑中,

仰天池泄玉玲珑;

群峰壁立冲霄汉,

一片秋光满谷红。

王相岩原来的山门、玉皇阁、五气朝元洞、客楼、斋桥、库楼、梳妆楼及十余块名人游览题诗、碑等 ,已在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损毁了不少,现在尚存悬桥洞和老道坟。

(五)龙床沟瀑布。龙床沟暴布位于太行隧洞西北5里处龙床口深谷,水势如一白龙,从百丈深峡中飞腾而出,成为石板岩境内最大的瀑布。瀑布经轻风吹拂,如白绫飘舞,阳光映射,七色长虹飞架山涧。瀑布落入深潭,环潭三面峭峰插云,形态万千,风光幽美。

传说这条瀑布是一恶龙所化。古时,这条恶龙经常兴风作浪,使山洪暴发,冲毁良田、村庄。周围人民和恶龙捕斗,感动了上帝。上帝命山神把两边的山推到恶龙的身边威胁它,如果它再作恶造孽,就用大山压死。恶龙被人们治服,吐出了一条清溪,供人们使用,久旱不竟,久雨溢不出深谷。

(六)与高欢有关的名胜。相传,中国历史中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武帝的丞相高欢,于公元534年,胁迫孝武帝逃往关中(长安),另立孝静帝,迁都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高欢执魏政16年。武定八年(公元550年),高欢次子高洋代魏称帝,国号齐。高欢后来从邺兴兵,登隆虑山,驻扎在翠峰插云的蚁尖寨旁(今石板岩乡马鞍脑一带),在山前后的半山腰建门垒寨,准备御敌于山门之外。

1、寨门“天险”。隆虑山东西两侧寨门旁的陡峭绝壁上,刻有斗大的“天险”二字。二字和两寨门至今尚存。

2、金殿。在东寨门崖头上,依山筑一平台,盖有一座石工精细的青石房屋,是高欢和众将大臣议论军政和发号施令的地方。后人称此为高欢的金殿。

3、斩人岩。高欢在金殿附近的山岩中立了法场,岩顶上设有斩人桩铁环两个,对严重违令的人,就在此处以死刑,后来人们就称此岩为“斩人岩”。

4、校场。高欢还利用一山头平场(面积数十平方丈),作为操练兵将的校场。此场史书有所记载。

5、粮仓库地。金殿附近的悬崖边,设有粮库,据传能储谷万担。志书也有记载。1969,农民在库址上深翻土地时,发现了尺余厚的千年粮食颗粒废墟。

6、铜印和铜锅。1950年左右,农民垦荒时,发现了高欢的大铜印,上交县政府。在1965年,农民垦荒时又发遭到个铜锅,后由县文化馆收藏。马安脑群众后来在生产和建设中,还曾发现铜钱和箭头等兵器多种。

7、太子墓。传说是高欢的儿子死后埋在此处,后人传为太子墓,现在墓地尚存。

8、随耧秀。传说高欢驻扎马鞍脑数年,兵多粮少,吃饭困难。高欢就使军队“屯田”,粮食自给,感动了上帝,便赐一名宝“随耧秀”。这种宝耧,前边用耧耢地,后边就马上秀起了谷穗,从而解决了兵马粮草饥荒。至今马安脑一带,初夏谷子间苗时,农志还经常发现谷苗中有几棵已秀了的小谷穗。

9、城墙岩。高欢的军队在前寨门受到敌军的火羊阵攻击,于是搬营龙床沟,到半山腰的密林山岩结寨,垒筑城墙,修造工事。至今城墙遗址尚存,墙基一丈多厚,口口相传,叫成了城墙岩。

10、蒙眼道。高欢在城墙岩驻扎数年,又搬营继续西迁。攀山时,唯 一的山中小道挂在如墙的陡峭石壁上,悬崖百丈,鸟道难行。因娘娘不敢行走,侍从用布巾蒙住她的眼睛方攀上山顶。人们据此传说,叫这条小道为“蒙眼道”。

11、娘娘坟。高欢带兵从蒙眼道往西,经漆树洼到一山地(现在叫哄娘坨),一妃病死,就在附近建了一个石工精细的拱顶墓穴,把她埋在那里。现在墓穴保存完好,墓地建成十余户的村庄,叫坟洼村。

12、桃花洞。它位于石板岩乡西北的太行山半山腰,海拔约1700米,洞上崖头和山西平顺县羊老岩乡接壤。洞的四周,山峦起伏,诸峰如笋。洞上,悬崖百丈,荆棘丛生,洞西南山顶有一瀑布高挂,飞流百丈,远望如绫,沟内小溪,深渊浅潭,水志潺潺,长流不断,山光水色清流可鉴。隆冬,冰天雪地,百花纷谢,而桃花洞周围竟山桃花凌寒怒放,桃花洞因此而得名。我们数久寒 天白雪皑皑中欣赏那鲜艳夺目的山桃花,多有“世外桃源”之感。

传说高欢率领众将士哄娘索到今桃花洞村一带时,正值数九寒天,白雪皑皑,不能行军。高欢下令在桃花洞扎营,待春暖花时节拔营再走。但由于后有追兵,高欢心急如焚,恨不得插翅飞离此地。于是,他每日派兵出洞罕看桃花开放 了没有。土卒入洞禀报:大雪封山。滴水成冰,尚不到春暖花开时节,高欢听后大怒,下令推出洞外斩首。日日如此,连斩十余士卒。后来高欢派了一名心腹小将,出洞罕看。小将出洞一看,仍是风雪茫茫,哪有桃花开放?他想:如实禀报定是亡命,当他低头皱眉渡步回洞时,忽见一鸟落在洞门陡壁野枝上,把枝上的雪冰凌振落在地,再往远处看时,只见悬崖荆棘枯草上的冰凌象花一样,心中豁然开朗:何不指冰为花,以蒙过高欢?他向高欢报后,高欢半信半疑,率众将将臣峰拥出洞,四处一看,喜出望外,真是桃花争妍,一派鲜红!高允当即下令搬师行军,离开了桃花洞.从此,每当三九严冬,这里都出现桃花盛开的奇观,吸引了古今许多名人\学者思索探讨,也招来不少游客观光.然而,这里的桃花为什么在冬天开花?至今仍是一个富有魅力的谜。

13、酸枣树上小刺针灭迹。在桃花洞、哄娘索、坟洼一还有一个奇怪现象,这些地方的酸枣树上的小刺针与别的地方不同。别的地方的刺针互生一对,一大一小,小的为一弯曲倒搭钩刺针。为什么呢?传说是高欢至此时,小刺钩挂住了娘娘和宫妃的衣裙,娘娘便说:“没有这个小刺钩多好”!从此,这里的酸枣树上只长大刺针,小刺针悄悄灭迹了。

14、行香迪。高欢带兵出桃花洞,到处山峦重重,悬崖陡壁,再加层林茂密,大雪封山,道路十分难辩。高欢求上帝保佐,向天三拜,祝香烟指路,即手举金香炉插香点燃,香烟飘向哪里,人往哪里走。说也奇怪,高欢和将士跟着香烟,穿过荆棘丛生的野林,又从悬崖峭壁上一小道攀沿了过去。于是,后人叫此道为“行香迪”,把高欢走过的路编成了顺口溜:“三里坡,二里迪,还有五里狐子脸。”

15、香炉床。高欢从行香迪上到太行山最高顶上(今山西平顺县凌晨老岩乡一带),不小心把金香炉掉下了山城。后来,此地就起名“香炉床”。

16、四方脑。高欢出桃花洞经行香迪,徘徊在平顺县西山一带,最后转战到四方脑(海拔1700米)所剩兵将已很少了。后边追兵已临山下布阵,十分危急忙同允命部下向樵夫打听此处地名,樵夫说:“四方脑”,高欢误 听为“死亡脑”,叹日:“死亡脑,死亡脑,我山穷水尽,天数已到,必死在此地也。”他便自缢死在山岩里,所剩兵将自散逃生。

(七)黄华山文物风景区。黄华山位于林县城西华里的林虑山中,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隋唐以来历代王孙公子和名人们游览避署的胜地。这里有“黄华流水颠倒颠”等七十二胜景;有觉人寺、黄华中寺、慈明院、王母祠等古建筑群;有北朝时期的北魏丞相高欢避署宫;有金代著名书画家王庭筠的读书处;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等画栋雕画栋雕梁和书刻俱佳的名诗碑碣70余通;有石塔7座和战国时赵南长城古遗址、古树7棵。山顶瀑布如天河下倾,飘落人间。1958年,瀑布下边 修建了一个水库,可供游人划船玩水,为黄华名胜增添了光辉。

(八)文物密布的洪峪山。峪山也称洪山,是林虑山中的一大山谷,位于林县城西南30华里。这里峻岭崇山,曲涧怪石,云拥翠柏,禾秀山巅。历来就有“太行秀峰数林虑,林虑名胜首 峪”之美谈。古代,这里寺庙林立,幽雅静丽、骚人墨客,多会与此。北魏孝方帝、梁武帝、西魏废帝、北齐文宣帝等,都曾在这里育经参禅。五代著名画家荆浩曾隐居此处和风细雨耕而食,自号“洪谷子”,在此画山水树木,凡数万本。后与其弟子关同等创立了墨笔勾皱法“全境山水画派”,提出山水画的“气、韶、思、景、笔、墨”六要素,遂为唐宋山水画之冠。金代画院都监、诗人、书画家王庭筠也曾为这里的五松亭子作记,刻石留文。明朝林县知县谢思聪曾由此引水出山,开渠便民。洪峪山文物,至今尚存摩崖石塔,叠涩砖塔、千佛洞 、“三尊真容像支提凳铭”碑、谢公渠、谢公祠及各代碑刻20余通。顺洪峪沟西行五六里,还有三级瀑布,登高远望,雄伟壮观。顺洪峪寺北行上山七八里处,便是山西省境内的金灯寺。

(九)太行平湖。林县人民20世纪60年代在石板岩乡北端,海拔600米的地方,修建了一个大型水库——南谷洞水库。该库长10里,宽1里,夹在太行山和隆虑山之间,被人们誉为太行平湖。

南谷洞之库,位于高峡,风景如画。春天,山挡寒流,气候温暖,百花争妍,莺歌燕舞。夏天,花木扶疏,绿草成茵,山光水影,妖艳多姿。秋天,层林尽染,天水一色,水清如镜,碧波荡漾。

水库大坝顶端两边溢洪道上架一天桥,可从西边崖头向东观看二级道洞和溢洪道人工瀑布。水库东山坡筑有公路和,乘车游览水库,十分方便。水库坝顶两边的巨石栏杆,雕刻精细。倚栏向南远眺,巍峨多姿的太行山,寂静雅深的远山谷,微风飘波的清水面,山水倒映如诗如画,引人入胜,乐而忘返。

(十)人工天河。人工天河红旗渠,飞挂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蜿蜒在险滩峡谷中,全长三千多华里,由许多设施组成。主要工程如下。

1、渠首溢流坝。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乡侯壁断下,大坝长70米,高3.5米,底宽13米,顶宽2米,和引水隧洞、引水渠、进水闸、池水冲沙闸等建筑物组成联合引水枢纽,是林县人民的一大创举。一条大坝,截住了滚滚漳河,逼它乘乘飞上太行。

2、青年洞。距林县城百余里,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洞口顶上有郭沫若亲笔题写的三个大字:青年洞。这里上有千仞峭壁,下临滔滔漳河,是红旗渠险要工程的代表之一。

3、总干渠分水闸。全长140华里的总干渠,把漳河水引到分水岭后,通过3台15吨电动起闭机调节,分成了3条干渠,呈扇面状伸延伸到全县13个乡。这个分水岭,是红旗渠总干渠分水的枢纽工程,闸门上修筑了长103米,高12米的防洪通水矩形渠墙 ,上面高悬着郭法治若书写的三个大字:红旗渠。

4、桃园渡桥。红旗渠一干渠上最高的一座建筑物。它北起南崖头,南登小梯头全长100米,高24米,宽6米。此桥由采桑乡的南景色、南采桑、下川3个村的建筑队修建,是一座楼式渡桥。桥下泄山洪,桥中过渠水,桥上是公路。为了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路面两旁还设有栏杆。

5、红英汇流。红旗渠一干渠和英雄渠汇合的地方。英雄渠引的是淅河水,建成于1958年,全长27里。红旗渠和英雄渠汇合后,飞流东去,灌溉6个乡的 17万亩土地。红英汇流的西面,陡峭的太行山上,石林千姿百态,有的如虎,有的似牛,有的又象活蹦乱跳的山羊。汇流的北东南三面山坡,山势微微拢合,拥抱着红英汇流。英雄水人山峰下的英雄洞穿过,从密林中蜿蜒而来。英雄渠水流至汇流上方,水势猛然下跌,激流滚滚,浪花如雪。“红英汇流”四个大字,在汇流中收的升降闸门塔架顶端,耀眼生辉。

6、英雄渠纪念亭和红英汇流水电站。红英汇流的东面不远处,有座巧夺天工的英雄渠纪念亭。亭中心的石刻碑文,记载着建渠英模的先进事迹。亭的南面,利用红英汇流后的自然落差,建起了发电量2500瓦的红英汇流水电站,衬托得红英汇流这一中心建筑物更加绚丽多姿。

红旗渠建成后,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以地势险峻、工程宏伟招引着中外游人。1972年以来,外宾游 览红旗渠的已逾万人次了。



林州网
视觉焦点
信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