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县民间的社会活动,方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独特的地方风格。从方式上看,有密切关系的串门儿,助人为乐的互帮,表明心意的盟誓,立字为据的契约,做证担保的中人等十几种,总的精神表现了民族的气质,和林县人的高尚情操。
一、邻里相处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要见邻里关系的重要。左邻右舍及本村人家,因居处相近,能解燃眉之急,邻里和睦相处,才能诸多方便。
串门儿。平素盛行的往来方式,即到别人家坐坐,聊聊天儿,不受时间限制。上午、下午多系没事的老人、妇女们串门儿,晚饭后多是青年、壮年串门儿。串门儿大都是彼此言和意投者,俗称“说得来”。聊谈内容广泛,一般的是家事儿、村事儿,有文化的好谈时事政治、历史传说、所见所闻、奇闻怪事等。有些人家虽不常去,但遇到有关的事儿便就主动登门了。通过串门儿,增进了解,联络感情。
聚街。各个村庄都流行,那些没事的老年人、妇女从家里来到街上,男的一伙,女的一堆儿,冬天是向阳的北墙跟,热天是树荫下,男的抽烟,女的做针线,话题是耕作、副业、村事风俗、天下新闻、帝王将相、神话故事等。一人说,众人听,有时你扯一通,我来几句,没个正题。聚街是人们了解信息,增进友谊,活跃生活的一种方式。
互帮。邻居之间乃至一个村上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平时吃喝、花钱、工具互通有无,遇大事如盖房、生产、看病等,也彼此协力。一家盖房,邻家主动过问,协助筹备,有钱拿钱,有粮出粮。人力帮助,多是工换工,即你家需用时,我家去帮个忙,待我家需要时,你家再来人帮忙。如此互且,出于实心,绝不讨价还价。无偿助人者也不罕见。1949年前,邻居之间从种到收多 互助。常见的是大户帮小户,一种换工耕作昭有劳力之家缺乏畜力或有畜力的缺乏人力,采取人力一个工换畜力一套。有的用畜力犁(种一亩地换苦干粮食。再是合作打场,系小户没场地,没性畜,于麦熟前与大户商议定妥,将麦运至大户场上,大户出牲口,小户出人力,轮流打场,麦糠归大户作饲料。1980年土地实行承包生产责任制后,农户在用水、耕作、收打方面互助之俗又有所发扬。
解疙瘩。邻居之间有时发生一些误会和纠葛。有了矛盾,多能严以律已,彼此谅解,很快消除。但也有的一方想不通,长时怄气。遇此,对方不厌其烦地主动上门认错或开导,并且托人解劝,对于长期难以解开的疙瘩,人们常在办理红白大事时来解决。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办事者主动邀请对方,二是对方主动亲临帮忙,再就是由理事者出面说合,使双方到一起“说说”,俗话为“遇事解疙瘩”。
邻里关系,总的说以友好为重,但因种利害所牵,时有矛盾出现,这些矛盾大都是由“倒闲话”形成的,一些妇女好这样做,经常使一些人“证嘴”。人们都反对倒闲话,称那些倒闲话的是“老婆舌头”。因倒闲话引起很坏后果时,吃亏的一方甚至大众面前给倒闲话者嘴上捂臭鞋,以示惩罚。
有一些人将邻村的村名含义任意解释,影响了邻里关系。如河顺乡杨家营与郎垒村接壤,但因郎垒村的“郎”与“狼”谐音,杨家营村的“杨”与“羊”谐音,杨家营村的一些人感到与郎垒村“相克不吉”,影响正常往来。1950年以来,两村关系日趋和好,唯通婚仍忌伟,杨家营村有的人家不娶郎垒之女,亦禁闺女嫁到郎垒村。
二、境外关系
林县人不少与山西省有来往,这有历史上的原因。清末至民国年间,林县灾害频繁,战乱时起,民不聊生,纷纷到山西省逃荒。晋东南、晋南地广人稀,不少林县人到那里谋生,垦荒种地,立起家业。后代对山西也有了特殊感情,有“山西是救命之地”之说。迁居山西的在原籍还有亲族,两地来往不断。林县的小麦、棉花、粗布、蔬菜运往山西,山西的煤炭、木材运往林县。从民间到公家部门均有来往。林县城、合涧集、任村集至今仍为山西来客云集之地。
林县民间有人认为“山西人实,南方人能,东方人刁”。山西人憨厚淳朴,与人往来实在,为县人称道。说南方人能,根据下边的故事:相传元朝以前,林县宝物甚多,县志东边曲山上有金年推磨,西山鲁班壑下的山洞里有金马驹,而县人当时无法搞到,后被江浙一带人盗走了。县境以东的平地人,见识广,能说会道,林县有人过去受过一些东边人愚弄,印象不佳,就说东边人刁或滑,认识是不全面的。
三、结交信约
盟誓。人们在交往中为了表达诚意,常常发誓。林县民间盟誓主要有三种:一是对天发誓,如不……,愿受上天惩罚;二是对神发誓,跪于神位前起誓日:如不……,愿受神惩治;三是血盟誓,双方取自己身上几滴血滴入酒里,一饮而尽。盟誓是表达意愿,交友的方式,多以功利、祈福为目的,有的违背政界或民众利益,后果不好。
赌咒。发誓方式。多在辩白或许诺而唯恐对方不信时进行。林县民间在吃饭、走路、干活儿、会面时处处能看到听到赌咒的。赌咒是取得信任的手段,但往往产生不良后果。
勾手。少年儿章发誓方式。各伸出右手食指、中指或小指,弯成勾形相搭相应。如果交换玩具,便说:“勾手上吊,永远不许要!”即不得反诲,要回原物。发相约保守密密时便说:“谁说谁是狗!”言毕誓成,松手。
立契约。人们把商定的事项予以记载,作为凭证,以防变封。林县民间对财产继承,要儿养老,房屋买卖,银钱借贷,货物订购及土地租种等事,都采用立契约的方式。依其所用材料分为木契、布契、纸契等,以纸契、布契为常见。多是双方用文字将议定的事项写下来,分成两半(两份),各执一半(一份)为凭证,如有争率,验核契约,判定曲直。
写条据。林县人在钱物来往上认真慎重,通常写张条子交给对方作凭证。这种条据有借条、欠条、收据、代收条、领条等。此外还流行写便条、留言条,起信据作用。
订合同。经济往来中为保证信用,往往要写合同为凭证。合同种类很多,依内容和作用不同,可分为购销合、加工合同、基本建设合同、货物运输合同、保管合同、租赁合同、借贷合同、师徒合同、生产责任制合同等等。
写约文。在政治、生活、精神文明建设、物质生产、日常生不知等活动中,为使人们有章可循、有规可法,往往要写约文。常见的约文有三种:一是公约。如遵纪守法公约、护秋公约、移风易俗公约、爱国卫生公约等;二是协方。如,修建水库协议,联合办学协议等;三是誓词。约文 是涉及众人的一种文书,为便于遵守,多张贴于通衢或人手一份,一家一份。
请中人。事涉双方请第三者裁决作证,称为中人或证人。中人多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聘请村上有名望之人或亲族长辈担任。民间遇分家、财产继承、要儿招婿、借款(数额较大时)、买卖房屋等事时一般要请中人。中人负担保责任。请中人时一般要吃一顿好饭,民间日“吃合业”。
除夕帐。讨还积欠的方式。生活贫困或遇事无力的人户,大都要向他人借款,借时许下还款日期,届时还有了的适当延迟,但当年帐均要在年三十清帐。是日,有借必还,外欠必讨,谓之除夕帐。因有此俗,借钱户多是一有就还,尽量不拖至除夕;有的因故难于清帐便主动上门说明请求宽限。1945年以前,林县受剥削而欠下债务的贫困人户,视除夕为“年关”,无力偿还面又不堪受逼的,便出门躲债。
结拜。年龄相当的同性青年,感情深厚时,常提出“拜朋友”。以两人结拜为多见,有的三四人,多的达十八,号称“十大弟兄”。结拜时,做好饭或摆酒宴,互相馈赠,对方有父母亲者认干爹干娘。朋友之间节日互相庆贺,遇事尽方帮助,情如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