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县民间搬运,在1949年以前,习靠人力和畜力。1950年以后,随着机械化的发展。逐步改俗以机械搬运为主,人畜搬运为辅。
一、人力
在家里劳动,多用一根5尺长的扁担,两头系有链钩,名叫钩担,用以担水、担土、担煤、担果子、担粪等。人们还习以一条八九尺长的大扁担担运绳子、绳络捆套的货物。大篮装的树叶,常用扁担担。花篓装的果子,常将两个花篓用绳子由底部向上串住,系到扁担上担。林县人担担行走不误换肩,头一低,担子就从颈后闪到另一个肩膀上了。为了减少担子对衣肩的磨损,人们还用数层棉布纳成圆形“担肩”系在肩上。
手提不动,担不称的物体,习用一根棍子,插入物体或物上绳系,物摔背后手按胸前棍部行走,这叫做“挑”。
一般的长状物体,只要一人力所能及,多用肩来扛。如扛布袋、扛木料等。
一般圆形物体,只要一人力所能及,则由2人抬至1人背上背。如背石头、背麻袋等。
一般笨重物体,一人难运的,则由多人用杠抬。有的是杠穿物体,有的用绳捆后系于杠上。所用工具一般为杠子、绳子,有时还用铁绳、二牛杆等。抬大块石头,要用铁绳系住,由两头带圆环的二牛杆穿过,圆环里穿杠,由4人来抬。特别的重物,由10余人抬。抬时物件多处系铁绳,用数个大二牛杆、小二牛杆交错配合,搬运人拉手扶肩,齐唱抬歌,协调步调,一起用力。
车子推运,是民间最常用的办法。古老的木轮车,因会发出吱吱嗡嗡的叫起,俗称“红车”(图8)。由车棚、木轮、耳三部分组成。一人能推200至300公斤,行进较慢,常配人牵拉。推车人两臂撑直,双手紧握车把,蹶起屁股,并用屁股的扭动来保持车子的平衡。恰如俗语所说“推车不用学,只要屁股扭得活”。1950年以后,人们渐用胶轮代替了木轮,车棚也随之改得轻便,男女皆能用。现已普及为民间的主要搬运工具。
二、畜力
畜力搬运,靠人牵赶。一是驮运:人们给牲畜制有鞍具、驮架,搬运时将鞍具备上,将货物绑到驮架上,两人抬到鞍上,即引畜或赶畜走路。二是车运:人们为牲口备有围脖和拉具,用时把围脖绑至牲畜的前肩,将拉套套入围脖上,把牲口夹在套中间,套绳勾住车子,即可起步。
三、赶脚挑脚
赶脚和挑脚是1949年以前民间对运输业的叫法。“赶脚”指用牲口拉运或驮运;“挑脚”系指人力担挑运货。县城、任村、姚村、合涧、临淇等集镇,有专门从事搬运的人。这些人因无土地,专靠担挑或赶脚给他人搬运物资,以维持生活,人们称他们是“赶脚的”或“挑脚的”。1950年以后,此业已成为一项副业,形式多样,单干的,合伙的,集体的均有,先是以人力畜力搬运居多,后来使用机械运输的日渐增多,已成为主流。
四、禁忌
林县民间普遍对车辆驮架十分尊崇,每年春节都要写一张红联贴于车上。手推车、平车上多写“小车力大”或“车载千斤”,汽马车、拖拉机上多写“一路平安”或 “日行千里”。搬运危险、贵重、难运物品,习在车前或物品上拴一条红布,或插面小红旗以“驱邪”,路上忌说“翻车”、“路难走”等不吉之话。有时男人出门,妇女还焚香,求路神保佑平安无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