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林州头条 原创 乡镇 视频 教育 直播 生活 文旅 民间文娱 发现 摄影 房产 汽车

林州

林州市(原林县)民俗志 - 第一章 第四节 植树造林

  发布日期:2014-07-21 22:57:16   我有话说

古时,林县境内林木茂盛。民国《重修林县志》记载,宋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今任村乡的盘阳、临淇乡的双泉曾设置采造务,伐木于林虑南北山间,从漳河、淇河浮运外地。后来随着人口增多,荒地的开垦,树木不断减少,光山秃岭增加。1950年以后,传统的植树护林习俗得以恢复,林业有了新的发展。

一、育林护坡

靠山养山,封山育林,爱护树木,是林县人民的传统风尚。人们向以植树造林为致富的途径;除对山里野生的黄腊条、荆条、柞树、酸枣等次生栎类天然灌丛予以管理外,还好在山上种植柿树、核桃树、花椒树、板栗树、山楂树、杏树、梨树、李树、黄楝树;河边、池边习种柳树,路边、场边习种杨树,地边、庄里习种桐树、椿树、榆树,家院习种槐树和枣树。坟前、墓地习种柏树。

育林常用方法有五种:一是种籽,籽生树木,一般于秋风时节采籽,春季入床;二是插枝,多于春季进行;三是压根,将大树的根系刨出,剪成数段,于春季埋入土内;四是次生灌木移至理想场地;五是嫁接,果树多是先育后嫁接。

村民对林木管理十分重视,常因地制宜采取多种管护措施。山区多垒石圈坡,以防止牛羊入坡毁林。其法是依山就势,用石头垒起约50厘米高的围墙,用白灰写上“禁坡”二字。不用几年,即林木葱葱。平地的果园,多用灌木枝在四周插栅栏。路边、地边、街巷的树,多用山上的荆棘圪针包裹。

为保护林木成长,村上都订有护林公约,规定六不准。即:不准放火烧山,不准在林坡内开荒种地,不准在林坡内放牧,不准在林坡内起石头,不准随便砍伐树木,不准在林坡内搂叶、刨药、割草。

林县人育林、爱林风尚代代表扬,促进了山区的绿化。许多山顶次生栎类、天然灌木等,郁郁葱葱,山间果木缠腰,山底桐树成行,河边垂柳依依,路边白杨入天,村庄绿树掩映,田野果树飘香,维持了生态平衡,美化了自己的家乡。

二、采伐利用

“毁林容易造林难”,告诫人们不可滥伐滥采。林县民间有植与伐相结合的习惯。每伐一棵树,都要按计划再补上一棵树。伐树先看用途,民间一般以柏木做棺材,椿树做门板,核桃木做箱子,梨木做杆杖,柿木做板子,槐木当车把,柞木当镢把,按木质性能,安排与合理用场。

采果是林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一项大活儿,适时采果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民间采果方法有两种。对去皮食用的果类,如核桃、板栗等,用棍打,叫“打核桃”、“打栗栗”。对不需去皮的果类,如苹果、梨、桃、李、杏、山楂、花椒等用手摘,树干低的,人站树下采果,树干高大的,就上树采摘。一人携带一个篮子和一条绳子树,将篮子挂于要摘的果枝上,果采满后,用绳子将篮系到树下。对干高枝长的柿树,人们用挠钩采摘。

果类为林县农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收入。核桃仁味香而甜,营养丰富,可榨油、可入药。山楂,味道酸甜,具有消食、活血、提神、解毒等功能,既可入厨,又可入药。1975年以来,多做成山楂罐头、山楂脯、山楂晶等食品,销往各地。花椒,味道辛香,壳可调味,籽可榨油。民国3年(公元1914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国际商品展销会上,曾展出过林县花椒。从此,林县花椒声名大振,远销国内外。板栗,味道香甜,含大量脂蛋白,也畅销国内外。苹果、梨、李、桃、杏、枣,均系人们喜食之果。1975年以来多制作罐头、果汁、果干。销往他乡。

柿子为林县的特产之一,其味甘甜,鲜软柿可采下生吃,农民一般把硬柿加工出售。一是加工成柿饼。用30厘米高的两根立柱横串3根20厘米的横衬,上衬安有搅把,把头安上三角形的锐器,即成旋柿饼床。用时将它安在一条长板凳的一端,一人坐在板凳上,将硬柿插入床尖上,右手拿旋刀抵住柿子的顶部,左手摇旋把,转动3至4圈,即可将一个柿子的皮削光,而且柿皮不断(图6)。柿皮晒干可做包子馅儿。削了皮的柿子待晒昏后用手捏成饼形,经常翻去晾干后装缸,约过一月柿饼即出霜(此霜雪白,清凉,可治口疮)。二是加工成柿块。采摘时摔破的柿子,或太小的柿子切块晒干装坛便出霜。夏季盛暑,可用柿块熬绿豆米汤,美甜爽口,消暑解渴。三是加工柿嘟噜。采摘时将成对串成群的柿子连枝摘下,用刀削去顶部,串成柿堆。挂于墙上,让其自然由软变硬,即成柿嘟噜,它是春节前后的佳品。

三、禁 忌

林县民间在居住处栽树时,树种很讲究,俗语说:“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当院不栽鬼拍手”。说是“桑”连着 “丧”,宅前栽桑会“丧”事在前;柳树不结籽,房后植柳就会没有男孩后代。说“后溜(柳)”会跑光了财气;杨树遇风,叶子哗哗啦啦地响,象是“鬼”拍手。这些树栽不对地方都不吉利。还有,柏树不准栽当院,说是柏树是鬼的象征;家院不准有死树,认为死树预示着家人的去世。所以庭院的树死了,便 要立即连根刨掉,马上植上新树。



林州网
视觉焦点
信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