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际,市新闻中心全体人员到石板岩乡进行了走访学习。在扁担精神纪念馆,一副老照片引起记者的注意,照片中人物为石板岩供销社营业员尹梅花,为了探寻那段“扁担岁月”,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
尹梅花,石板岩乡东垴行政村尹家庄自然村人,1941年生。1959年调到石板岩供销合作社当营业员,1996年退休。5月7日,记者见到了已逾古稀之年的尹梅花,听她讲述了那段“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难忘岁月。
受地形影响,石板岩交通不便。绝大多数村庄都建在峡谷和山腰,方圆数十里内连一家店铺都没有。老百姓买个针头线脑,都得翻山越岭跑三五十里路。1946年7月,为解决买卖难,尹梅花的父亲尹兴德和杨太凯、郭有恒、李林洹等人办起了石板岩供销合作社。
尹梅花在家中排行老大。打记事起,父亲整天忙公事,无暇顾家。为了替母亲分忧,她从13岁起就常挑二三十斤木柴到30里外的任村集镇换粮食。1959年 9月,石板岩供销社招人,尹梅花前去应聘。“当时我很犹豫,父亲就在供销社工作,里面什么条件我很清楚,物资匮乏时还要靠上山砍柴卖钱来填充货物,工资就 更不用说了。但转念一想,父亲他们靠着一根扁担创业,现在的条件已经比刚起步时好多了,自己不能挑三拣四。”尹梅花回忆,“之后,我就到供销社工作,父亲 经常嘱咐我,‘咱们干的是服务行业,对顾客说话要和气,不能冷言冷语。’”
当时的石板岩,没有一条可行车的路,运送货物的唯一办法是用扁担 挑。翻山越岭、涉水过坎,供销合作社的职工们头天从山外挑来食盐、煤油、旱烟、火柴等商品,第二天再挑着担卖给需要的群众,同时收购药材、鸡蛋等农产品, 来回一次要一天,肩膀磨得又红又肿。“一根扁担挑家业,两个肩膀担真情”成为供销合作社人工作的真实写照。
送货是很艰苦的。上山时,有的台阶 太窄,脚顺着搁不下,需横过来才行;有的路段很危险,羊肠小道的下面就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就会跌个粉身碎骨。尹梅花第一次送货是在一年的冬天,她和同事 王花竹一起挑着货担去桃花洞村送货。过河时,因石头上有冰,尹梅花脚下一滑掉进了河里,衣裳湿了,腿也磕破了。因没法换衣裳,她只得穿着湿衣裳忍着腿疼继 续去送货,一路上她边走边哭,心里十分难过。“那个时候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父亲靠着一根扁担创业,自己吃的这点苦与父亲比起来还差很 远。”尹梅花说。就这样,尹梅花硬是咬牙将货担挑到了桃花洞村。群众看到穿着湿衣服、小腿还在流血的尹梅花将完好无损的货 物送来时很受感动,急忙找来 衣服让尹梅花换上,还用药棉为她止血疗伤。
类似这样的故事数不尽也说不完。一次在去尹家庄送货的路上,尹梅花和王花竹要爬过一个两三米高的台 阶。由于两人肩上各挑着六七十斤的担子,只能互相帮扶着前进。“当时她在上面,我在下面,我递篓子时她没接住,篓子直接砸在了我头上,幸好里面装的全是布 匹,货物没有损失掉,只是我的头部受了点轻伤。当时到村里,老百姓热情地拉着我们的手,说这么陡的路,你们两个小孩是怎么上来的?”回忆起往事,尹梅花好 像一下年轻了许多。
细微处显深情,点滴处见精神。一次,高台村一个农民拿着10元钱来供销合作社买成衣,尹梅花为他试穿了几件都不合身。见这 人身材矮小、体格粗壮,钱又不多,尹梅花就建议他用6块多钱买7尺布,给他量好尺寸,帮助他缝制成合身的衣服,缀上扣子,锁好扣眼,算算账,只用了七块两 毛九。这样的事情尹梅花做过很多。
供销合作社人,就是以春风化雨般的贴心服务、无私奉献,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扁担精神也正是在这样的服务中孕育成长,从小山村走向了全国。“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扁担精神更需要弘扬和传承。”记者面前的尹梅花,一头灰白短发,面色红润,语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