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富民 文/图
从林州市任村镇杨耳庄村东的一条小路向北走,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一直向上开到路尽头,眼前的这个村庄,便是盘龙山村。抗日战争期间,这里还是八路军的“红色粮仓”。
盘龙山村坐落在半山腰的一个山坳中,海拔1357米,离她有7里地的东垴自然村和她共同组成了一个行政村。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曾有100余户,共计400余口人。如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城乡,年轻人都下山了,这里只剩下30多户、80多名中老年人了。
据记载,清顺治年间,一位姓常的农户经常到山上开荒,因为看中了山上有水源,为方便种地,便迁来山顶建村,因村南村北有红沙石环抱,村庄又建在山顶,故当地人也称该村为“沙裹垴”。
盘龙山村的房屋原始古朴,错落有致,村中既有原生态的石板房,也有上个世纪建的瓦房,村中的石板街、石阶梯连接着每家每户。在村子的下端,一塘碧绿的池水泛着清波。不过,现在村里的人都不吃池水了,家家户户都已引上了自来水。
盘龙山村的村口有座土地庙,门口的千年白皮古松,巍然屹立,是山村之魂;村中有一座龙王庙,是老百姓用来祈雨的;村上边有一座观音庙,有两块石碑,一块是清朝年间立的,另一块是明朝年间立的。
盘龙山村还是八路军的红色粮仓。1940年,八路军129师和林北县政府召开屯粮工作会议,确定了屯粮工作方针,决定将收购的粮食、缴纳的公粮和其他收购的物资等放置于盘龙山村,盘龙山村因此成为129师的秘密粮仓。
据记载,当时存放在盘龙山村的谷物大约有50万斤,食盐5万斤,黑豆10万斤,棉花、皮革等物资更是不计其数,还有枪支弹药等。
在那个年代,灾荒、饥饿、寒冷袭击着每一个人,但是盘龙山村的村民们却挺着脊梁,为八路军守护着这片粮仓。村中老人说,只要打败日本鬼子,我们就能过上好时光。
盘龙山村,一个战争年代的红色粮仓,至今还给人留下许多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