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人郭居敬选择历代典型的孝子故事,编辑成了宣扬儒家思想和孝道的通俗故事集《二十四孝》,从此天下传颂。其后出版的故事都有配图,配图版本叫做《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中有一个埋儿奉母的故事,原文这样记载: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翻译成白话文是:,东汉隆虑郭巨(今河南安阳林州)人,家境贫困。郭巨有个三岁儿子,因为吃的东西不够,每次吃饭郭巨母亲都要分些食物给孙子吃。郭巨遂和妻子商议:“现在贫困不能供养母亲吃饱,孩子有分食母亲食物,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妻子不敢违背郭巨的话。郭巨开始挖坑,在地下三尺处忽然挖见一坛黄金,上书 “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鲁迅先生在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故事的感受,文章的名字就叫《二十四孝图》。这篇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里面这样写:“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也是一个很恐惧的故事,也是一个特定困难时期特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郭巨就曾经生活在这里,故而,这个村古代叫做孝子庄,后来村子扩大为南孝、北孝、西孝三片,解放后改名为三孝村。
从汉代到今天,2000 多年呼啦一下就过去了,现在的三孝村早抛开了当初的贫穷,一个交通发达,水源丰沛,街道整齐,楼房座座,安居乐业的新三孝矗立于姚村大地。全村现在11个村民小组,900多户,3000多口人,耕地面积2700多亩,是姚村镇人口规模排在西丰、寨底、井湾、西张之后的,第五大村庄。只是,这个全国驰名的历史人物故里,还没有意识到旅游的价值和郭巨的价值,白白浪费了这个旅游资源。
三孝村街道
百国正觉寺
如果这是一座郭巨庙才算应景
庙前的心经
村里唯一保留的有关郭巨的遗迹,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郭巨故乡”券楼,是古代村里人马出入村子的必经之路。券楼左侧就是郭巨故居旧址,现在空空如也。
券楼坐东朝西,西侧的面貌。
券门门头上“郭巨故乡”的阴文石刻
西孝村老民居
郭巨故居所在的西孝村
北孝门牌号
北孝村村北
横跨康河上的三孝村铸造厂
三孝村卫生所
一年村里能收入一百多万
村东的关爷庙,只是找不到郭巨庙。听说,郭巨墓在姚村四中旧址里,有时间再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