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经林州的河流总共有4条未断流的水系,由北向南分别是任村的漳河水系,姚村的洹河水系,合涧的淅河水系和临淇的淇河水系,正好是这4条水系孕育了林州的独特人文环境。
我想我们还是从淇河这条流经林州,创造的殷商文明的河流说起吧。
殷商文明算是中国有纪录以来最早的封建王朝了,但不是专门研究中国断代史的人是很少有人知道,流经林州的这条现今宽已不足十米的小河,居然是殷商文明的起点。
淇河,我曾多少次站在你的河沿深深的沉思,在你二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中,两岸发生了多少故事,从殷商文明的建立到商王朝的灭亡,到诸侯争霸,到你千年的沉静,到民国年间抗日战争,直到现在,虽然你的故事已经让人无法说清楚,但是从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女士的一步登天开始,你又重新走进了多少人的视野。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老人们时常谈起的,有过商王创建商王朝的经历,有过武丁王请傅说的传说,有过牧马淇河的传说 ,有过那些个情情爱爱的唯美爱情,有过南蛮压五龙镇河妖的故事,有过日寇轰炸临淇和孙殿英投降日本的故事,虽然这许许多多的故事已大都不可考证,但我真的不知道,你的身上到底有多少历史的烙印。
虽然风光已去,虽然繁华已过,转眼几个千年,但你却给我们留下一笔伟大的历史财富,一片美丽的风景和两岸富饶的土地。
君不见,淇河两岸好些延续千年的渔人口中浓重的方言,虽然归并入“晋语系”,但我所知的所有山西方言,并无一种与淇河方言、林州方言有相通和相同,这也许与林州在历史上地理较为封闭的原因有关,反而将最纯粹的语言传承了千载而没有多大的改变。
淅河又称淅水,现在因为上游修建了饮水灌溉工程弓上水库的建成而基本处于断流状态,但它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却孕育了合涧这个晋豫太行最早的商道文明。
我年岁尚幼的时候,曾经在那里上过学,对那条河有很深的感情,现在每次驱车经过,总要“停车座爱淅河晚”,虽然儿时记忆中那宽阔的河道已不在,但那童子戏水的画面,两岸草木映掩的美景却在眼前一幕幕翻过。
居历志记载,合涧桥建筑于宋元时期,几经损毁重建,一直是林州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直到今日,合涧新修的河嘴公路仍然承载着80%的西太行上山西的通商运输重任,山西的粮、煤等物资沿淅河岸源源不断的供给给中原地区。
合涧西行,更有许多地势险要之地,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地,兵家必争之所,又因为大多风景秀丽,已经大都开发成了供游人赏玩的南太行风景区。多年前曾赶车上高平,途经临川羊肠板景区,见其景区大门大书一幅对联“当日曹公(曹操)苦难行,君等今日逍遥游”,起兴而游之,想见曹公当年赤壁大战之后葫芦谷的凄惨,而今之游却也是感触良多。
淅水流域一越千年造就,多少千古风流;经年前的秋天,沿河考察,在下游大圣山偶然间发现了一方石碑,系民国国民革命军五十九旅旅长的埋骨之所,其名已不可考,后经多方打听,方知今日的合涧镇合涧村、郭家园村、三阳村;桂林镇西部的小店村;原康镇的大荒村、宋村等地,均系战场,这位抗日英雄死后即埋骨于这淅水之畔,随淅河之水永流不绝。
多年后再沿淅河下行,查史志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河北岸村庄靠山,河南岸远离古河床,按正常情况下,沿河靠山而居才符合中国传统的择地标准,这使我百思不得其解。多方查证才从1996年洪水这个记载中找到了部分解释,北岸居民靠山而居远离河岸是为了防止洪水,南岸的原康盆地则完全是淅河冲积而成的小平原,也是远离河岸而居,形成的特有的民居特色。
更有幸的是,在合涧这个地方,居然出过一个四品道台,可惜已经无法在史籍中查到了,只能从北岸的三阳村李氏宗族旧居中找到部分的上下马石、盘龙碑座等遗迹、遗物。而今淅河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断断续续的防洪堤,当地人俗称“迎岸”,这虽然年代较近,大部分属于建国之后建造,而且因为大量的洗沙行为的破坏,残损严重,但最少也是淅河千年文明的最后的遗迹了。
洹河文化在我脑中并没有形成鲜明的形象,真正注意是在洹河主题公园建设之初,为了保留原始资料,我曾前往拍摄沿河原始风貌。
细说起来,现今的林州城北环观光大道以北,基本属于洹河冲积而成的,以南属于黄华水,黄华水现今已完全消失,只有西街、东街等几个地方还可见早已干涸的河床,洹河能够通流至今,不得不说是历史给我们的宝藏。
说起洹河文明不得不提到一个地标性的地名“三孝村”,相传三孝村村民郭巨,为了养活老娘,与妻子埋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省下粮食供养老娘,才顺利度了灾荒年,此事详载于《二十四孝》这本中国传统孝道教育经典,也是洹河这条古老河流最远古传说了,而且也是文字记载中关于林州最早的正式文献资料。
07年参加了一次农业科考,这才知道,洹河沿岸冲积而成的平原,还是林州最为肥沃的土地,也是林州这个缺水的山城中最不缺水的几个地方之一。恰逢一老乡家中老人逝去,按风俗土葬,居然挖不到一二米深,地下水喷涌而出,可见此地历年农耕之丰收场景。
遍查史料,方找到此地原属柳泉集,自古多行商或士族高第,民风殷实,七十年代河水较充裕年份尚有大量村民种植水稻,这在林州这个地方,实在是让人无法想象。
而今的洹河流域在林州共流经石板岩乡、姚村镇、陵阳镇、河顺镇四地,依然属于林州经济水平较发达的地区,多在厂矿。更由于整个流域土质较松软,河水洪浊扼待整治,否则这条孕育了彰德文明(即安阳文明)的千年古河当就此消沉。
最后我想我们应该谈谈漳河文化。
漳河因水质洪浊,又有浊漳河之称,是流经林州较大的水域之一,也是一条声名显赫的大河,其不仅造就了“世界第九大奇迹——红旗渠”,更孕育了沿河的邯郸古文化和魏晋风流。
做为一个地道的林州人,我第一次认识漳河却并非因为红旗渠,尽管林州自红旗渠通水之后,林州人都自己称“红旗渠畔长大的人”,我的家族追述起来更有“红旗渠修建功臣”的荣光,但在我的记忆中,漳河最早给我深刻印象的却是“玄武池”,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多处提到了“曹公于邺城北挖玄武池,掘浊漳河水以灌之,精炼水军”。
2014年林州摄影家协会组织了一个拍摄修渠人的活动,我多曾问及修渠的那些老人,大都不知道渠源是漳河,可见并非我一个人对漳河这条林州的母亲河没有记忆。在那些年轻的日子里,沉不下心来仔细研究地方史志,对漳河是那么的陌生,而今我们先放下红旗渠这个城市名片,先说说这条河一千年前的那些事儿。
冀州邺郡,自古以来都是产粮大户,西依太行、北据漳河、南屏黄河、东控山东,怪不得公认的“三国三大草包”之一的袁本初会立首府于此,后来更是成为魏武帝、文帝两代的根本,更是成就了八大古都的安阳市的文化基淀。
论及文明,我认为漳河文明即是魏晋风流及其衍生文明的唐宋文化的发源。千年烟云已过,多少故事也已远去,红旗渠的横空出世,又为漳河文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就了漳河、林州的又一次辉煌。
红旗渠青年洞与下方的落丝潭是林州漳河段两个最亮的明珠,据不完全统计,这两处的各类题词、题文、诗画等不下千篇,特别是中国几代领导人和政要的各类题词,更是为红旗渠、漳河增填了无数的色彩,而红旗渠精神更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林州、漳河及漳河文明的新代言。
让我们再看一眼吧,淇河、淅河、洹河、漳河,你为林州的人文、民俗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为林州文化注入了多少活力,虽然你们从来不言不语,可是你们将永远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林州人,林州方言,林州品格,林州精神,林州文化,这些都是“四河文明”留给我们林州人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