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剑昆 实习生 郭荣
今年68岁的宋成元是林州市五龙镇岭后村的乡村医生。他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区,满腔热忱地为群众服务。1993年10月,宋成元被卫生部授予“全国模范乡村医生”荣誉称号。
自1990年以来,宋成元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到林州市一些缺医少药的偏远山村进行义诊,为这些山村的学校师生和村民免费看病。24年来,林州市境内太行山的山道上留下了他不知疲倦的足迹,好多山村的贫困农家留下了他亲切的叮咛。
撂下儿子救别人
“我一定要当个好医生!”这是宋成元少年时的誓言,也是他经历了两次痛苦后发出的誓言。
宋成元的老家是林州市五龙镇一个名叫理峪的小山村。在他小的时候,由于村里没有医生,他的父亲因为急性阑尾炎差点儿没命,他的弟弟9岁时因为肚子疼早早地离开了人间。回忆起这些痛苦的经历,宋成元说:“山里人看个病难着呢!小病能熬就熬,大病有时就可能要了命。所以,我就想着一定要当个好医生,要给山里乡亲们看病,要让他们免受病痛的折磨。”
2000年10月21日晚9时许,宋成元15岁的二儿子宋俊阳突发急性血管神经性喉头水肿,咽喉麻木,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宋成元正准备对儿子进行抢救。就在这时,邻村荷花村村民冯军生急急忙忙地跑来,进门就喊:“宋医生,快去俺家看看吧,俺刚出生没几天的儿子得了急病,发高烧,脸色发紫,快不行了!”
宋成元当时作了难,心想该怎么办?他没有犹豫多久,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村卫生所,托付给卫生所的医生李同林。然后,他背上药箱随冯军生没入夜色之中。
在荷花村冯军生家,宋成元经过诊断,确认孩子得的是急性肺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可能有生命危险。他给小男孩儿注射了药物,然后又开具了一个药方,嘱咐冯军生夫妇服药的方法。直到看到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他才告别冯军生一家人。
回到岭后村卫生所,已经是后半夜。宋成元看到自己的儿子还在昏迷之中,医生李同林在给儿子输液,宋成元的妻子忐忑不安地守在一旁。
冯军生一家人多年来一直对宋成元心存感激,冯军生的父亲冯白贵老人逢人就说:“成元把自己的儿子扔下,来我家抢救我的孙子,这样的好医生我上哪里找去?”
踏遍太行搞义诊
宋成元深知偏远山村缺医少药看病难的苦处,所以,他每年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专门到林州市的偏远山村进行义诊。这是他给自己布置的“作业”,而做这个“作业”,他已坚持了24年。
“我上学的时候,宋医生去我们学校义诊过,没想到16年后,我和朋友去找宋医生看病,他还存着我的病历。”五龙镇合脉掌村的冯国青告诉记者。
宋成元的义诊始于1990年。每一次义诊他都有记录,不仅有数字,还有每一个义诊对象的姓名、籍贯和健康状况。
2005年11月22日,宋成元在横水镇北台村义诊后又决定到位于深山区的原康镇重兴店村义诊。公共汽车走到一半坏了,宋成元二话不说,背起药箱下了车。他敲开一户人家的门,说明来意,请这家的青年骑上摩托车把他送到重兴店村。宋成元坐上青年的摩托车,颠簸十多公里后到达重兴店村。由于天气寒冷,宋成元被冻得手脚麻木,连下车都十分困难。他在村民牛贵才的小卖铺里借宿一宿后,第二天才在这个村给村民义诊。
2008年1月,宋成元退休了,但他并没有因为退休就停止义诊的脚步。林州市东边与鹤壁市毗邻的石大沟村、北边与河北省涉县隔河相望的后峪村、西边与山西省平顺县搭界的高家台村、南边与辉县市接壤的占元村等偏远山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截至目前,他已经走遍林州市的80多个偏远山村。
“四不原则”寄深情
“大老远跑来给我们义诊,不吃我们的饭已经很是过意不去了,哪有喝了一碗水还要给钱的道理?我不管你有什么‘四不原则’,钱我不能收。”2003年11月13日,宋成元到豫晋冀三省交界处的林州市任村镇牛岭山村义诊,村民张水旺对他“发火”了。
宋成元生长在山村,深知山区农民挣钱的不易,所以,他给自己义诊“约法四章”:不吃义诊对象的饭,不抽义诊对象的烟,不喝义诊对象的水,不给义诊对象增加一分钱负担。宋成元也把这叫做“四不原则”。
去牛岭山村义诊时,记者曾对宋成元进行过跟踪采访。当天中午,他到村西头张水旺家要了一碗开水,冲了两包自己带的方便面,并掏出1元钱要付给张水旺开水钱,张水旺坚决不收。
回到家之后,宋成元通过邮政所把这1元钱给张水旺寄了过去。不管走到哪里,宋成元坚持着自己的“四不原则”。
“我去山村义诊,就是想给老百姓带去方便,他们在山里生活不容易,我不能给他们添麻烦。”宋成元这样解释自己寄钱的行为。
“医者要有仁心,仁心就是大爱之心。”这是宋成元常说的一句话。
左图为宋成元在山村义诊的情景。
(资料图片)
◆短 评◆
炽热的爱在平凡中坚守
□刘剑昆
24年如一日,在服务居住地村庄乡亲的同时,每年抽出时间坚持到偏远山村为就医不便的群众义诊,这不是一个乡村医生一句口号、一时热血就能完成的壮举,那需要一份默默的付出,需要一份坚韧的坚持,更需要一份真诚的爱。
宋成元的故事传达的不是英雄般伟岸的形象,他所做的事在他自己看来是那样的平常。他恪守着作为一个医生的良知,守护着一方百姓;他扎根农村,弘扬乡村医生“执着坚守,甘于奉献” 的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勾勒出“白衣天使”的大爱形象,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生动内涵。在平凡中坚守,才更显得伟大。他的敬业精神,他的赤子情怀,留给我们的是灵魂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
大爱,不只是无私,更是怀寄天下黎民苍生的守护;生命,不只是珍贵,更是衡量人心良知的标准。宋成元那种扎根艰苦环境、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他那样敬业,像他那样热爱生养自己的土地和父老乡亲,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洒满温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