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林州头条 原创 乡镇 视频 教育 直播 生活 文旅 民间文娱 发现 摄影 房产 汽车

林州

红旗渠精神是破解企业发展困局的利器——访河南林州电业局局长甘慧勇

  发布日期:2014-09-28 19:28:07   我有话说

“红旗渠,宽又长,弯弯曲曲绕太行……”。上世纪60年代,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苦战十个春秋,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奇迹还在延续。以林州市电业局为代表的红旗渠畔的电力人,丰富红旗渠精神内涵,率先推行作业组织专业化改革,有效地减亏增效。在高崖乱石中闯出了一条山区电力发展新路径。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林州电业局,专访该局局长甘慧勇,探寻他们创新、实干、为民的“源代码”。

“双赢”理念: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记者:在改造薄弱的山区电网中,林州电业局是怎样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杀出一条血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使林州电网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嬗变,也使农村电量由2003年的0.9亿千瓦时增加到了2013年的4.16亿千瓦时,10年间增加了5倍。

甘慧勇: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红旗渠精神的要义就是突出一个“干”字。

林州市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境内山地、丘陵占86%,属典型的深山区,实现“户户通电”就任重道远。比如位于石板岩乡水段村的无电户住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深山区,山高路险,地形复杂,进村、出村仅一条崎岖狭窄的土石路,机械车辆根本进不去,仅有的八户居民还相隔甚远。就这样,我们抽调精干力量,白天现场勘察,晚上研究方案,仅仅十一天,就完成了从山顶向谷底架线总量超出2000吨的电力器材运送工作。

一根电杆和重达100多公斤的拉线石,要靠几十个人手搬肩扛,电缆和铁架拖不动的就用火焊切割……饿了,啃一口凉馒头,渴了,喝一口山泉水,手磨破了,创可贴粘下不耽误干活,脚烫伤了,纱布包扎好不影响施工……

今年上半年,投资近1亿元的林州市县域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林州市农村电网三期建设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县城电网升级改造后,彻底解决了县城电网设备陈旧、线路老化等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了县城电网状况,为林州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和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可以依靠吃苦精神快速推进电网建设。在事关国家发展的重大命题(红旗渠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前,遇到资金缺口大、电力设施与经济发展“争地”矛盾突出,你们是如何直面挑战,化解矛盾的?

甘慧勇:红旗渠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4.45平方公里,是河南中西部地区首个县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电网升级改造任务繁重,资金难筹,区划内林立的高压铁塔“挤占”了开发区发展面积,也使企业厂房兴建难觅安全用地,矛盾重重,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压力。

我们“用土地换资金改电网”,实现了政企“双赢”,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我们依照产业园区的规划,和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多方考察,通过线路合并、迁移,把电网全部规划到路边的绿化带上,为企业发展腾出土地9000余亩。之后请市政府出面,把这部分土地交由第三方进行开发,售地所得款项则交给电业局,根据轻重缓急分三轮实施产业区内的线路拆迁改造。

林州是全国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但所有的企业都是用传统的污染大的冲天炉在生产。2013年3月,我们乘藉“打造碧水蓝天的新林州”的东风,积极与政府企业沟通,顺利地对全市225家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进行了冲天炉大规模改造。改电炉后,炉温稳定可控,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此举不仅为政府解决了环境污染,为铸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我们电业局也实现了增供扩销,年售电量将增加4亿多千瓦时,构成了“三赢”的良好局面。

激活机制:心中有“路”,更要脚下有“步”

记者:前几年,林州市的趸售电价在河南省107个县中排在前列。居民用电电价长期倒挂,加上管理粗放,企业内部存在的软、懒、散、不思进取等思想问题,造成林州电业经营困难,整体亏损。记者了解到,为激活机制,林州局对企业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式的作业组织专业化改革,可以详细谈谈吗?

甘慧勇:痛则思变。林州局以“誓把河山重安排”的改革勇气,在河南安阳供电系统5个县级单位中率先扛起了作业组织专业化改革的大旗,倒逼干部员工都往专业化精确保障上走,有效地减亏增效,提升了供电保障能力。

跑、冒、滴、漏是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不专业,影响利润的主因。2012年6月,将原机关26个部门精简为13个部门,17个供电所重新划分为6个高压配电所、17个低压供电所和7个抄表班,营销和农电发展部“一部五中心”整合为“一部一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内设业扩、电费、计量、抄表专业班组,各班组均实现垂直管理,彻底打破原来由各供电所一揽子挑、各自为战的局面。整合后的所辖17个供电所,全部被河南省电力公司命名为“标准化供电所”,任村供电所被国家电网公司命名为“标准化示范供电所”。

扁平化和专业化赢得效率最大化。供电所实现‘三分离’,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环节大大减少了,营销管理彻底实现了抄、核、收分离,有效避免了工作交叉,责权不分现象,工作质量明显提升。任铁10千伏线路原来线损在7%左右,抄表和管理实行分离后,线损率下降到1%左右,仅此一项,就挽回损失数十万元。

记者:作业组织专业化改革是对农电习惯性区域管理的一次突破,不仅涉及机构、人员重组,运作体系、流程再造,也涉及对旧习惯、旧思维的冲击,更涉及对利益、权限的重新分配,你们是如何顶住重重压力,保证制度百分百落实的?

甘慧勇:心中有“路”,更要脚下有“步”。我们通过营业普查、台区综合治理工作,为专业化集中抄表、集中检修打下了基础;通过单位推荐、民主测评等环节,筹备了一批中层干部候选人,为机构改革提供人力资源保证;通过分类调研,对班组岗位设置、工作职责、办公用具配备、管理范围界定等方面进行明确,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了各种预案,赢得了广大职工和农村电工的理解和信任。

作业组织专业化的顺利实施,彻底解决了因点多面广、力量分散、营业抄核收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使供电服务更加规范,优质服务、行风监督不再是“山高皇帝远”。推进行风监督、效能监察、阳光理财等工作,使得农电管理成本和线损大幅降低,管理考核日益精细,服务质量稳步提高,党建工作活力进一步加强。

心有群众:愿刮风下雨不停电,重大活动“不保电”

记者:“把客户当亲人”一直是您的服务理念。林州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哪些亮点或者说好的做法?

甘慧勇:放下身段,与政府沟通到位,与百姓交流到位,与职工讨论到位。从具体事抓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客户和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只要客户有需求,我们的服务就没有“休止符”。

在服务社会和服务民生方面,我们紧紧抓住缴费方便、报装快捷、计量准确、供电可靠这几个关键点,延长营业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开门,延后一个小时关门,投资170万元在市区新增了桃园大道营业厅和翠微路营业厅,使全市缴费营业厅达到21座,增加了240个营业缴费网点。拓宽缴费方式,群众可通过“缴付通”、“村邮站”、支付宝、预存电费等7种方式进行自主缴费。下一步将在全市546个行政村中逐步实现村村都有缴费点,仅市区就要达到100个,让老百姓感觉到缴电费就像买菜一样方便。

在优化业扩报装流程方面,对重要客户提供上门服务,提前介入,在企业内直接受理客户业扩报装业务。高压客户业扩报装实行客户经理负责制,客户只要提出申请,一切流程由客户经理全面负责。低压客户从受理用电申请到装表接电,由原来的5天提质提速到2天完成。

记者: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红旗渠精神被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作为一个政治大县的电业局掌门人,您有什么样的“电力梦”?

甘慧勇:如果电网设备能一年四季刮风下雨不停电,重大活动政府不需要专门通知保电,老百姓交电费像买菜一样方便,供电服务象空气一般既不可缺少又周到体贴,这就是我的“电力梦”。相信我们在红旗渠精神的指引下,只要扑下身子去干,这一天肯定会很快来到! (本报记者 鄢雁华 见习记者 马俊娅)




林州网
视觉焦点
信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