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林州头条 原创 乡镇 视频 教育 直播 生活 文旅 民间文娱 发现 摄影 房产 汽车

林州

河南省传统村落之五龙镇七峪村

  发布日期:2014-08-11 22:44:05   来源:林州市新闻中心   作者:桑卫军   我有话说

去年,我市任村镇任村村,石板岩乡漏子头村、王相村、朝阳村等4个村庄入围第一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不久前,经河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我市五龙镇中石阵村、七峪村,任村镇盘阳村,石板岩乡南湾村、草庙村、梨园坪村等6个村庄列入第二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至此,我市共有 10个村落入选传统村落名录。从本期开始,《文化》版将对新入选的6个村庄逐一进行采写报道。

七峪,一个位于五龙镇东南部,安阳、鹤壁、新乡三地市交界处的偏僻山村。许多人大概不会想到,这里却潜藏着以武家大院传统民居群为代表的多处古建筑、文物古迹。

在当地,提起七峪,大家就会想到武家大院。讲武家大院,必然说到武老奠。

武老奠,原名武定国,他有武华国、武现国、武裕国三个弟弟。武氏先辈自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出后,先后迁居多地,到武老奠一代辗转至七峪村定居下来。武老奠带领家族先是以垦荒、植树、捞纸为生,后逐步发展到牧业、养殖业。清光绪三年,天下大旱,颗粒不收,饿殍遍地。武老奠抓住商机,以“一只羊兑换数亩耕地”的方法,短时间内换得耕地数千亩,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大地主。

富贵兴土木。由于家族逐渐庞大,武老奠看中七峪村风水,请来无数能工巧匠,花费银两无数,设计建造了庞大的武家大院。大院共有13处院落。其中保存比较完整的有7个主院,2个柴院,损坏严重保留部分遗址的有3处,另有一处是距离此地10余里的井沟自然村的别院。这些院落总计135间,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

位于七峪村中央地段的武家大院,地势西高东低,依山傍水,风水绝佳。山间有“老雕头、石板场、后脑寨”等自然景观。大院背腹部呈凹形,树木葱郁,鸟语花香,千年古柏,密布其间,庇荫村落。山腰有一条长约1500米的环山水渠,源头来自上七峪自然村外的大雨潭自然山泉。武家大院的正后方有一个200立方米的方形水池,从这里埋设管道到千家万户,成为七峪村居民用水水源。

据记载,修建武家大院时,武老奠亲临巡视指导,倾注大量心血。在当时运输条件以及工具都非常落后的情况下,仅一根石柱就耗资千元大洋。初建造的是街道以北的六处庄院,又建造了街南一所大宅院。大院以东西前院为主,设计上是九门相照。东西前院是标准的四合院,主房五间,东西耳房各一间,开间为三间。院落分上下两院,配房三高两低,上院东西配房各三间。下院东西柴房各两间,古时叫做“五裹五”,其余大院都是 “五裹三”,主房五间,东西配房各三间。

主房非常精致,青瓦青砖。地基上有一层群石,每块约两米长,70公分高,30公分厚。据说,这样的石条,需要5个能工巧匠连续五六天才能打造一块。主房、配房屋内地面均为青色方砖铺就,达到平整、防潮功效。主房前檐有两根4米高的方形石柱支撑,十分坚固。石柱上阳刻有花纹和诗句,字迹文革时被抠掉,模糊可辨别为:“鸟语花香会心处,不必在远;风清月白得意时,无过于斯。”站立前檐上,整个村落一览无余,使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正是诗句表达的美好意境。

院落由条石铺成,打制精细,平整稳固。院子外部砌有廊石,长短高低都一致。从前檐的正中到院子是条石砌成的台阶,均匀平缓,结构严谨,廊石整齐,层次分明。

门楼四角上翘,小而精巧。门楼前沿下有字牌,美观漂亮。下边青砖砌墙垛,另有两根圆木支撑。大门及门框都是柏木做成,防腐防蛀,坚固耐用。上下四个裹门石和门框镶为一体,结构牢固。据我市民俗专家王买金介绍,在4号院的门楼上刻有“东西铭”,内容为封建社会道德规范。

武家大院大门外设计有拴马石镶砌墙。旁边有端正四方的上马石,标志着主人财大气粗,出行有骡马代步。

配房屋檐四角雕刻有“竹、宝、松、茂”四个金字,形容所占乃风水宝地,人丁兴旺,财源旺盛。还有一院屋檐四角砖瓦上雕刻有“狮子抛绣球”“麒麟送子”等经典图案,寓意吉祥如意。

同行的我市考古专家张增午评价说,总体来看,武家大院做工较为讲究、典型,代表了清代晚期我市农村富有人家民居的建筑风格与文化。虽然部分墙体用乱石混合泥土砌成,屋顶椽木结构较为粗糙,但是对于七峪村这样一个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建材奇缺的山村,在当时能够建成如此规模已经相当不错了。

如今,历经百年风雨、历史变迁的武家大院,虽然部分古建筑、古物拆旧换新,但是大部分古建筑保留相对完整,格局未变,风貌依旧。武家大院古民居蕴藏的建造工艺和文化内涵,与该村的南峪寺、狗惊寨、鸡精洞、香山寺、李四绝等文物古迹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成为七峪村这个传统村落的独特风貌和宝贵财富。



林州网
视觉焦点
信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