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州这片热土上,除了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著名风景区外,还有一些地方,名气不大,但却享有独特的魅力,被无数摄影人和旅行爱好者所青睐。那里有千年的古树,有丰收的田野,有云海的缥缈,也有山花的烂漫,更有古老的劳作方式。在大山深处,还有一些朴实的村庄和乡情,都是一幅幅给力的画面。其中,任村镇皇后村便是这样的一处村落。
皇后村四面环山,是一处盆地式小村,唯一的出口就是一条常年干涸的河沟,路就修在河沟的北坡边,中间穿越红旗渠皇后沟渡槽,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皇后村有前庄、后庄、当庄、南庄、北庄和南坪6个自然村,全村450余人,180余户,以李姓人居多。
皇后村是一个古朴的村子,尽管地处深山之中,但因为是坐落在山谷中而非山顶之上,村子的规模还挺大,房屋的风格与石板岩的石墙石瓦不同,而是下半截采用石墙基础,上半截用土坯垒砌,有的屋顶采用灰瓦硬山顶式双坡结构,有的下半坡用石板,上部用灰瓦盖顶,有的全用石板。而且大都是两层或三层的楼房,群山环抱之中,山墙映日,一片片房屋鳞次栉比,显得安静祥和。一条狭窄的石板铺设的街道透着古朴的气息通向村子深处。街道中部砌有低凹的小渠,渠中在50厘米或者2 米处有用条石横砌的石隔带。
处于山地的民居,一般依山就势而建,形成台阶式院落,院子大小不定,多为一进院,沿等高线在横向进行扩张,既满足山地地形条件,又形成多处院落,较好地解决了家族的居住需求。
民居依据地形层叠建设,有的前面看是楼房,楼上后墙开门即是巷道,使得室内外空间融会贯通,这种因地制宜的规划方式体现了乡民高度的创造力,更体现了一种与自然的统一和谐。这些民居建筑形成了一些极具特色的空间。它们顺山形台地跌落而下,构成相对完备的叠院体系,这是中国传统四合院体系与山地特色相结合的产物。
一般民居都讲究大门的装饰,都要修建比较像样的门楼,搞一对较为墩实、耐用的大门。大门的门基,往往要抬高,有的设置几级台阶,两侧置垂带,使客人进门前先登台阶,然后再进大门。在大门的门口有的门墩还使用抱鼓石,立于两旁,这应该是属于官宦人家的类型,抱鼓石前面饰有铺首衔环,下面刻有梅花鹿和奔羊。迎风石上刻有富贵莲花、狮子滚绣球。也有的干脆搞两个石墩子,亦可装饰,还可坐人。有的大门比较讲究,门上部两侧建墀头,墀头下部刻狮子、奔羊,墀头中刻 “松”“竹”等字,券门上刻有缠枝莲花、莲瓣、竹节,檐上用砖雕做檐椽、飞椽。有的大门内上部还置有雀替、立枋、荷叶墩。
街道两侧的房屋尽管有的已断壁颓垣,无人居住,但院门仍贴着火红的门对和春联,墙壁门框上依稀有“毛主席万岁”和“时刻想念毛主席”等字迹。
一个古朴喜庆的山村,诱人进入村中访古探秘。
村内龙王庙保留的一块修白龙神庙碑记,曾有这样的记录:“林邑北七十里有村曰皇后,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清泉,峡带左右,隆虑山川一宝地,村内以李姓人居多……”皇后村是由于家族聚居、人口繁衍而逐渐扩大的,这种稳固的血缘关系,是聚落形成的基础。
皇后村这个颇有特色的村名,据传与明神宗朱翊钧有关。他在位期间多次在全国选美,皇后村有一位王姓女子端庄秀丽,中选入宫,被分配到慈宁宫服侍神宗生母李太后。万历9年冬皇帝临幸宫娥,后来,王宫女为他生下皇子,这就是后来的光宗皇帝朱常洛,于是便把王氏的籍贯村称作“皇后村”。其实,皇帝后宫等级制度规定极严,只有皇帝的正妻正宫娘娘,才能配称皇后,这王宫女原本是个“宫人”,因怀上身孕,万历才把她加封成“恭妃”,但她家乡人早已将她视为皇后,“皇后村”村名便一直流传开来。
在后庄村口的一个小胡同内,门牌8号的院门,门上对联鲜红亮艳,但大门紧锁,村人说这里出的“皇后”也不知是哪个朝代的,后代不成事,老宅早已不见了,现在的院落是上世纪50年代翻盖的。
皇后村有很多古树,走在村中,猛然就会有一颗高大的黄连树矗立在你面前,沿着村里的石板路转过一个弯,马上又会有一颗千年的古槐树从石头岸里长出来。村外的山坡田头多植有花椒树、核桃树、板栗树、柿树等。
皇后村后山势奇特,造型各异,有纱帽山、王帽山、牛头山……最有名的属人头山,它和王墓的人头山,石板岩的大垴齐名,呈“三足鼎立”状。据传王母下界,在山顶各放三颗人头似的圆石,支锅造饭,故名人头山。
皇后村人是靠山吃山,村内全是石字当头,石街、石房、石砖、石瓦、石盆、石槽、石桌、石凳、石碾……步入其中,你会有回归自然,享受原生态之美的感觉! ( 张振海/文 白开水/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