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寒露送霜,也送来柏尖山红叶的季节。
文广约我去柏尖山看红叶。
驱车行至柏尖山脚下,眼前一亮,一年多没来,却似“换了人间”!
文广说,原康镇经济发展底子薄,工业上也就是瓶瓶罐罐。结构怎么调,转型怎么转?一直在困扰中思索着。站在原康看原康,也有自身优势。原康山地面积广,西南山生态保护得好,柏尖山“神州初庙”“柏尖红叶”文化正在培育形成,这正是我们因地制宜求发展的优势所在。我们正在充分发掘这一优势,着力营造软硬件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休闲旅游上下大功夫,做大文章。
是啊,凡事皆如此,思路清了,方向明了,决策定了,措施有了,效果就出来了。
进入停车休闲区,依山就势的规划,舒展的摆布,醒目的标识,功能的设置,美化亮化工程正在配套完善着。
通向山巅的道路已拓宽改造为柏油路,路面漆黑,路肩整洁,标线标识清晰,绿化美化靓丽。这一举一措,一招一式,都彰显着他们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心境和气魄。
一路西上,弯道多,爬坡多,但是,并不觉得颠簸。车行三五里,便到达柏尖山半山腰上的“皇后小镇”。
打开车门,抬脚下车,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 皇后小镇”?我对这个小镇有一种从天而降的幻觉。
对,“皇后小镇”。文广说,这是我们引进的第一个休闲旅游度假项目,是在柏尖沟村基础上改造开建的。看看吧!
从皇后小镇的建筑风格里,我观察到改造过的痕迹。既可以从简单几何造型的一幢幢西式洋房中看到欧美的建筑风格,又可以从旧厂房旧学校的改造中找到文化创意的浪漫,还可以从白墙蓝瓦、镶门镶窗的建筑保护中找到乡愁记忆。
文广向我引见了改造建设“皇后小镇”的“镇长”刘总。
为何叫皇后小镇?我不解地问。
我们在北京和一些城市远郊做了几个这样的项目,比较成功,都叫“皇后小镇”,这是我们运营的品牌。刘总解释说。
那你们服务对象和针对人群呢?我继续问。
中、高端群体。刘总说, 就皇后小镇来讲,它会满足人们吃、住、行,游、购、娱等旅行需求;就柏尖山风景区而言,它就是景区的综合服务区。当然,也会满足人们购房养老居住的愿望。刘总进一步说明。
我对皇后小镇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理解。
皇后小镇坐落在柏尖山东麓的半山腰上,掩映在蓝天白云之下郁郁苍苍的森林之中。蜿蜒曲折的柏油马路,色彩斑斓的高山植被,简约明快的小镇风情,我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阿尔卑斯山的美丽小镇。
2000年秋后,我带团赴西欧考察。我们从意大利城市米兰,穿越欧州第一大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去达法国城市利昂。湛蓝的天空下,阿尔卑斯山脉巅峰上覆盖着皑皑白雪,漫长的山麓覆盖着黃色紫色绿色的植被,那高耸的教堂和童话般的陡坡木屋,分布在这五颜六色的森林之中,犹如佛罗伦萨教堂里的油彩壁画。从米兰到利昂途中,观赏了不少这样的小镇。
再看皇后小镇,确有置身于阿尔卑斯山的感觉。我就想,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比如像“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中产阶层快速崛起。这个时期,部分富有阶层人士开始逐渐地离开城市中心,寻找并迁徙到像“皇后小镇”这样的僻静之地,过上了浪漫休闲的慢生活,致力于追求生命的质量和生活的品质。
用这样的观点、这样的态度,去看待事物的出现和发展,会觉得原康镇倾力打造柏尖山风景旅游区和皇后小镇这样的休闲度假区,或许就是未来农村城镇化的一个方向。政府的责任是创造人口自由迁徙流动的环境,让愿意到城市居住的农村人口到城里去居住、去就业;让愿意到远郊或山区居住的城市人口到“皇后小镇”这样的生态宜居村落去居住、去休闲。这样的话,城里人、乡下人相互流动,不分彼此,各得其所。如此这般,也不失为实现人口流动、资本流动、内需拉动、促进增长的一计良策。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柏尖山因为红叶,倍受世人热捧,原康因为“柏尖红叶”,行将华丽转身。原康镇的决策者们正在用心打造和经营着“柏尖红叶”这张名片。(丁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