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林州头条 原创 乡镇 视频 教育 直播 生活 文旅 民间文娱 发现 摄影 房产 汽车

林州

黄华风景区

  发布日期:2012-11-18 22:25:30   我有话说
黄华位于林虑山主峰中段东侧。据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林县志》载:“野老云,每岁晚秋黄花(多为野菊花,花与华音谐)满谷,故名。”这里寺庙林立,佛塔耸峙,史为佛门道教圣地。历代来黄华观光的政治家有赵肃侯、赵武灵王、楼缓、曹丕、刘劭、高欢、高洋、韩琦等;知名文人学者有郦道元、荆浩、关仝、许有壬、王庭筠、元好问、张商英、潘耒、谢臻、马卿、王铎等,都被黄华自然景色所陶醉,引起强烈的创作欲望,留下诸多诗文和书画。

  1958年“大跃进”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黄华景区内的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遭到破坏。为了恢复名胜古迹,发展旅游业,1987年投资20万元,复修了王母祠。1989年投资6万元,复修了寺南、北楼。1990年投资7万元,复修了北寺大佛殿、中寺院落,翻修了王母祠2座配殿,下寺北大佛殿。1991年投资9万元,复修了慈明院、觉仁院大佛殿、关公庙、中院,修建了中天门,整修了108级台阶。1997年投资15万元,修建了王母祠至玉皇殿台阶路,铺垫了玉皇殿院落通往通天阁的曲径小道,垒砌了牌坊至下寺的护坡及外沿路石,拓宽了电站至牌坊的路。1999年投资143万元,新建觉仁寺东、西配殿、钟鼓楼、森林浴廊牌坊等。2001年投资60万元,完成碑廊建设。主要景观有:

  觉仁院俗称下寺,始建于隋代,兴盛于元朝。这座禅寺规模庞大,几经修葺,殿堂古朴典雅,金碧辉煌。山门前有巨型石碑1通,为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春,林县知县胡栋主刻,上书“天开图画”4个楷体大字,笔力道劲,十分醒目,确切地概括了黄华神苑天赋景貌。游人至此,无不欣赏。山门东侧珍贵的古银杏树,俗称白果树,树围3.4米,高达20余米,枝繁叶茂,青翠欲滴,分外喜人。寺院西侧一处佛徒墓葬塔林(俗称下塔林),为首者是元代天历二年(1329年)立的“第三代主持菊庵禅师墓塔”,加之王母祠北侧的王母塔林(俗称上塔林),均为石构喇嘛模式,数量居豫北之冠。

  黄华中寺 位于争秀峰下。创建于民国12年(1923年)。佛堂和院落围墙、山门均于1988~1990年重修。并修建了108级步云台阶,直抵此院。佛堂楹联写道:“滂水浅泗青霭白云笼碧玉,临风颜盼丹崖翠壁舞黄华。”
慈明院 又名黄华上寺、北寺和王庭筠读书院,创于宋代。宋三朝宰相、后被封为魏国公的韩琦(安阳县人),游览黄华,恋景心切,尝欲在此“缉山居为归老计”。金明昌三年(1192年),画院督监、书画家王庭筠(字子端),在此隐居10年,设立读书处,绘画作诗,自号“黄华老人”、“黄华山主”、“雪溪翁”。

  王母祠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道家祠院,倚山傍水,绿荫环抱,建于隋唐前,今又扩建,为二进四合院。主要建筑有王母殿、广生殿、九仙阁、拜殿、山门、碑廊等。山门为硬山式,两通柱子上,书写楹联为:“瀑雨滴珠帘石洞不磨今古,蟠桃植丹灶鲤湖无限春秋。”

  王母墓 位于慈明院西南,建于隋代。《颜修内传》云:“羽客(道士)王津母墓也”。唐李泰著《括地志》中载:“墓前大树九株,每春桃花盛开,若有紫气笼冠其庙”。


林州网
视觉焦点
信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