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建设管理关乎城市形象,更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环境的新期待,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城市服务功能逐步优化、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今年,我市将人民街、龙山街、振林路老旧街区改造确定为2020年度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目前各项工程正处于紧张施工中,部分路段改造后靓丽外形初显,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看着家门口一天一个新面貌,附近居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市民:我在人民路工作也十来年了,以前环境就是用三个字来形容“脏、乱、差”。自从老旧街道改造之后,环境焕然一新了,顾客也多了,生意也红火了。
今年以来,市城管局积极推进老旧街区改造,影响老旧街区改造的老水务局、老人大门岗房及门面等5处建筑,老市委招待所片区和老旅游局片区已全部清空,人民街、龙山街、振林路等老旧街区的店招及广告牌匾已基本拆除到位,门窗更换、屋檐及亮化、店招、胡同质感漆正同步跟进施工。同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不断提升市政、园林管养水平。登高远眺,放眼全城,道路笔直宽敞、交通井然有序、建筑错落有致、街巷干净美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目之所及,处处都彰显着活力、释放着魅力、蕴藏着动力。
在下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管理的同时,我市还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就是其中重要一环。将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等经过处理,在余热锅炉中进行焚烧,产生的蒸汽可用于发电,真正实现了“废物利用”。目前,我市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经完成厂区道路基础水泥稳定层铺设,综合楼二次结构砌筑,垃圾库、卸料平台、集控楼、冷却塔等设施的浇筑工作,正有条不紊向前推进。
“十三五”期间,市城管局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依托,不断汲取城市管理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突出抓好老旧街区改造、垃圾焚烧发电、应急垃圾填埋场三大项目,全面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违法建设、渣土清运、餐饮油烟五项整治,不断强化市政维护、园林绿化管养,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服务和执法水平,解决市民们最切实的民生需求,促进城市的颜值和品质“双提升”。
市城管局党组书记 局长 徐俊喜:“十三五”以来,城管局紧扣“精细化”管理理念,以人民街、龙山街、振林路老旧街区改造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市容秩序,提升城市品质,营造靓丽环境。一是高标准设计。先后到西安、中牟、汤阴等地参观学习,围绕“一幢一景观、一路一特色”的设计要求,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对三条道路沿街立面空间进行整体设计,将临街建筑物特点、立面色彩、店招标牌有机融合,突出街区的主色调和道路特色;二是精细化打造。老旧街区改造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体量大,城管局提前介入、深入走访,未雨绸缪做好改造前期调查取证、事先告知等工作。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处见功夫,对道路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增设修整缘石坡道,真正使市民走得方便;三是长效化管理。“三分建、七分管”,为加强对三条道路的长效管理,制定《创建“精品示范街”工作实施方案》,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街区秩序管理建章立制,责任到人,确保了“门前三包”责任制的严格落实。城管局将持续推进老旧街区改造,力争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生活更安全、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城市发展,建设与管理同等重要。只有“建”好了,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才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太行路是一条横穿我市城区南北的交通要道,随着我市城市框架的不断扩大,太行路到桃园大道戛然而止,桃园大道到天平大道这一段始终没有贯通,成为制约这一片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附近群众20多年的诉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终于在去年高标准修建了太行路南延,彻底解决了困扰附近群众20多年的难题,赢得附近居民交口称赞。
附近村民:改造的道路非常到位、非常宽敞。这一段路别看只有1100多米,但是却彻底解决了交通瓶颈,使南北大通道畅通无阻,物畅其流,真是一件好事,方便了我们生活,也改善了环境。
围绕“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建重点项目道路工程,市住建局积极稳妥稳步推进,先后完成了桃园大道、长安路北延、实验路北延、王相路北延、学院路南段等39条道路的新改扩建,道路总长度67公里。在道路上面的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同时,在城市绿化、城市水系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方面下大力气,城市内涵稳步提升,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为建设世界人文山水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市住建局党组书记 局长 陈志斌:“十三五”以来,我们以市政道路建设为抓手,以城市品质提升为核心,不断加强城市微循环能力,持续为城市发展提供动能和空间,投资14.5亿元新改扩建道路39条67公里。一是平衡城区南北发展。林州大道升级改造,成为南部市民的精品大道,为城区南部腾飞注入了新的动力;二是贯通城区主次干道。太行路南延、龙安路南延、庙前街东延、阜民街中段等主次干道断头路全部打通,形成了“十纵十四横”的道路框架;三是加快城市微循环。对城区700余条背街小巷进行综合整治,城区大街小巷实现“路平、水通、灯明、见绿”;四是推动产城空间融合。新建城市西北部道路、产业集聚区道路30余公里,实现了主城区和产业集聚区深度融合。下一步,市住建局将牢记住建使命,扎实开展工作,为“十四五”精彩开局奠定基础。
让基础设施更完善、让群众出行更畅通、让城市环境更优美……我市从细小处出发,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落脚点,没有铺天盖地的标语和口号,有的是老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的改善,以及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笑容。现在,一幅幸福而美好的生活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未来的林州,不仅要让林州人民安居乐业,引以为傲,更要吸引中国和世界的目光,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留得住人,拴得住心”的创新型、国际化、魅力型城市。
市政府副市长 李文广:“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城建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立足建设“世界人文山水城市”长远目标,扎实有效推动各项工作。首先是坚持规划引领,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我们编制完善了城市公共交通、教育、卫生等20多个专项规划。新建渠东路、太行路南延等31条道路41公里,升级改造林州大道、龙安路等8条道路26公里;整治城区700多条背街小巷,改善了人居环境,方便了群众生活和出行。同时,还新建改造了产业集聚区部分道路,现在,主城区和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已经达到60平方公里;其次是坚持民生优先,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新建游园停车场、公厕130多处,人行步道87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650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同时还实施了16个棚户区和1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红旗渠公共服务中心、垃圾焚烧发电、污水处理厂扩建等民生项目有序推进;其三是坚持精细化管理,城市环境不断优化。依托“数字城管”这个平台,实行网格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建立了三级环卫体制机制,坚持“双十标准”,道路清扫保洁覆盖57条道路700余万平米,城区主次干道机扫率达到100%。同时,还加大老旧街区立面改造整治力度,完成城区44条道路强弱电入地150多公里,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下一步,城市建设将在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的基础上,围绕全市“155”目标,“干字当头,严字为基”,统筹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创优林州的城市发展环境。
推荐阅读
林州市融媒体中心
“在看”吗?在看就点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