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村地处黄华镇西南,所辖10个自然村,村与村间相隔较远,自然村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道路状况差,发展状况相对落后。
2017年4月,青林村作为林州市委开展巡察村(社区)的5个试点村之一,接受了“政治体检”:党组织战斗力弱、四议两公开执行不到位、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一一暴露出来。巡察组及时向黄华镇党委和青林村两委进行了全面反馈。
短短3年时间过去了,现在的青林村村内大小街道干净整洁,广场上刚建设的长廊简洁美观,老人们坐在假山旁听聊天说家常,景美人和,整个村子呈现朴素优雅平和的景象。
“青林村班子战斗力强、党员先锋模范带动力强,近年来给村民办了许多好事、实事,两委班子口碑很好。这一切得益于青林村巡察早,问题暴露早、整改早。”6月15日,黄华镇纪委书记杨毅介绍说。
青林村在巡察整改中,调整了村班子,新任村干部责任意识提高了,办事有了规矩;党员宗旨意识增强了,模范带动作用显现;群众觉悟普遍提高了,参与村集体事务热情高涨,村民自觉参与村子建设,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党员张五昌给在外地的女儿打电话:“村里修路大家都在捐款,我先给你垫上了。”常首红的侄女在北京工作,直接给叔叔转账2000元,并嘱咐如果不够她可以再捐……短短几天,青林村戴荒自然村80来户村民就捐款20万元。
在长治工作的王贵州在微信群中看到村里要将村中的一片空地进行平整建设小绿地,就主动询问自家房屋有没有影响,之后,他从长治赶回来,不讲任何条件将自家刚翻修的房屋予以拆除;村里绿化种树后,村民王聚山主动将自家竹竿拿出来对新栽树木进行搭架固定;村里安装路灯,为避免以后修下水管网再挖沟,在埋电线管网时,预留了污水管网,每家每户需要收取3000元费用,村民全部按时交齐。
“我们村的群众不仅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而且觉悟都很高,村里修路的材料、工具等物品夜间放在路边,都不用找人看管,一点也不用担心会丢了!”常首红自豪地说,“有这样的群众在背后支持,村干部想偷懒都不行,只有憋足劲往前冲,方能对得起百姓的期望。”
产业兴百业兴。今年村里引进了5家劳务派遣公司入驻,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村民股份参与的200多亩的晚李新品种基地,目前正在育苗,3年后挂果,每亩预计收入2000元,可为村里增收40余万元。
“青林村的问题‘诊断’早,‘治疗’早,效果好,激发出了全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逐步呈现,达到了巡促治目的。”林州市第三巡察督导组组长骆海青说。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