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采桑镇六家峪村在市广电总台的帮扶指导下,拓展思维,发展产业扶贫,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多样化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这几天,采桑镇六家峪村扶贫安置点的广场上到处晒满了粉条,这是村里合作社成立一年来的成果。去年,村里成立了六家峪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多亩,开始了多样化种养殖。今年种植的一百多亩红薯喜获丰收,合作社负责人郭建军告诉记者,合作社种植的红薯味道甘甜,出粉多,他们已经将部分红薯加工成了红薯粉。
六家峪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郭建军:这就是咱今年弄的红薯面,纯手工打造的,加工的非常细,口感非常好,目前已经销售了一部分。
除此之外,合作社还延伸产业链条,组织村民们抓紧时间将红薯粉加工成粉条,提高红薯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合作社不仅种植了红薯,还有辣椒、核桃等多种农产品,带动30多名贫困户到合作社打工,拓宽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增加了年收入。
贫困户 周旺林:俺们的土地流转给了村里的农业合作社。流转以后,我每年都在合作社干活,每天40块钱。从春天到现在,锄草、种植、喷药、刨红薯、磨红薯粉,这两天正在制作粉条,晒粉条,一年收入有2000多块钱。
贫困户 郭书英:从今年春天我就一直在这里干活了,插红薯秧、锄草、摘青椒、晒红薯片,这两天忙着晒粉条、洗粉条,已经挣了1000多块钱。(林州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