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古板栗园地处林虑山东麓,紧邻红旗渠一干渠,距离市区2.5公里,总规划面积6000亩,依托桑园村古老的板栗林而建。
一期规划区内现有古板栗树3000余棵,其中树龄在600年以上的大型板栗树有1300余棵。据省林业厅专家考证,这种树龄长、规模大的板栗树群在国内罕见,可以说是独此一家。它们是绿色文物、活的化石,是自然界的无价之宝,故名中华古板栗园。
据史志记载,春秋时林州先属卫,后属晋。战国为韩国临虑邑,后属魏国,又后属赵国。秦属邯郸郡。西汉置隆虑县,属河内郡。(公元106年)因避殇帝刘隆讳,改名林虑县。
相传,春秋时期,赵武灵王屯军林虑山麓,力推军改,行“胡服骑射”,集训士卒。其间,由渔阳郡携板栗树种植于太行山一带,因板栗多喜于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地,太行山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易于板栗生长,至板栗成园,远近闻名,后5户农家慕名安家成村,故名桑园。重修林县志载,治西桑园村板栗最多。1946年6月,林县解放后,板栗树成为桑园农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板栗远销长治、新乡等地。之后,板栗种植辐射太行山麓数村,浩海茫茫,久享圣名。(林州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