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如期到来。这对广大市民来说,是一个相当“接地气”的盛事。大家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关心的、听说的关于假冒伪劣商品,一股脑倾倒了出来,向专业人士咨询,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当天,在我市红旗渠广场组织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现场,记者专门采访了市工商质监局副局长张国生和经检大队长刘志强。
针对普通老百姓,由于没有专业知识,在购买商品前也不可能拆开包装辨别的情况,刘志强给大家支了招。
看商标。真品商标为正规厂家印制,商标纸质好,印刷美观,精细考究,文字图案清晰,纯正、光亮,烫金精细。而假冒商标是仿印真品商标,由于机器设备、印刷技术差,与真品商标相比,往往纸质较低差,印刷粗糙,线条、花纹、笔划模糊,套色不正,光泽差,色调不分明,图案、造型不协调,版面不洁。“比如这瓶酒。”刘志强拿起来一瓶山西产的潞酒,指着瓶身上的印刷纸张。记者清晰的看到,在纸张背面黏贴瓶身的胶水涂抹不均匀,而且颜色分布很凌乱。
看包装。名优产品包装用料质量好,装潢印刷规范,有固定颜色和图案,套印准确,图案清晰,形象逼真。伪劣商品一般包装粗糙,图案模糊,色彩陈旧,包装用料材质差。大多数名优商品包装封口,均采用先进机械封口,平整光洁,内容物不泄漏。而假冒伪劣商品无论是套购的真品包装,还是伪造、回收的包装,封口多手工操作,不平整,常有折皱或裂口,仔细检查封口处,大都能发现破绽。“对包装封口有明显拆封痕迹的商品要特别注意,很可能是偷梁换柱。”刘志强说。
检查商品供货渠道。国家规定部分商品只能由特定部门经销。如国务院规定:各级农资公司是化肥流通主渠道,农业植保站、土肥站、农技推广站(简称“三站”)和化肥生产企业自销为化肥流通辅助渠道,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经营化肥。经销农作物种子要有“三证一照”。“三证”是检验种子质量的检验合格证、种子经营许可证和调入种子检疫证,以及经销单位的营业执照。经销食盐、香烟要有专卖许可证。
“还有,商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地等基本商品信息,是消费者必须要注意的。消费者要养成随手要购物小票、索要票据的习惯。一旦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这些都可以作为证据,打6812315投诉。”刘志强说。
针对今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年主题——“网络诚信 消费无忧”。 张国生也谈了今年工作的重心:“今年,我们将重点引导社会舆论关注网络消费热点问题,推动网络诚信建设;发布网络消费预警,提高电商企业依法履责意识,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网络市场消费信心;加强对网络商品交易和服务的监督,重点打击侵权假冒、刷单炒信、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创新维权机制,开展比较试验、消费调查和消费评议工作,探索网络消费纠纷快速解决机制,推动消费维权关口前移。”(石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