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6日,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我们走进了林州二小北校区二年级一班的课堂。这是一节语文特色课,由王方老师执教的《成语启蒙》。我们本来是抱着转一转、看一看的心态,结果在短短几分钟时间里,我们就和师生们一起陶醉在成语知识的海洋里,忘记了时光的流逝。
王方是一位非常高明的语文老师,她的课堂如行去流水,各环节衔接得浑然天成,一些教育思想悄悄渗透在她的言行当中。在他的引导下,孩子们学得聚精会神、学得卓有成效、学得神采飞扬。课堂亮点频现,精彩生成不断。
突然,我感觉到王方老师在做课堂总结与升华,意识到即将要下课了,果然,王方老师发出了下课的指令。结果马上有学生回应说:“老师,还不该下课呀,”“老师,我看教室外面还没有别班学生在活动”“老师,我们没有听见下课铃声呀”坐在我旁边的郭爱德校长看了一眼手表,敏锐地提示王方老师说:“离下课还有七分钟时间”,那一瞬间,王老师愣神了,面对全体学生,面对满满一屋子听课的领导和老师,这是一个突发的状况,且看王老师的教育机智了。不愧是身经百战的名师,一声令下:“那咱们继续学习,来做成语接龙游戏!”全体学生一下子又沸腾起来,欢呼雀跃了,那兴高采烈的样子让人颇感惊诧。
在我的印象里,学生都比较喜欢听到下课铃声,都比较反感老师的拖堂。就象歌儿里唱得那样“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可是在这儿,在这一刻。学生表现出来的状态完全是求知若渴,完全是爱学如狂。这样的课堂才真正是“学问之超市,生命之狂欢”呀。
这样的课堂是如何打造的?这样的学生是怎样炼成的?带着这样的问题,我陷入了思考之中……
1、大道在简,这节课,王老师就通过简简单单地让学生背成语、写成语、找成语、用成语几个环节,让八九岁的孩子把成语学习效果最大化。通过平时的积累,大部分孩子都能口若悬河地说出一串串的成语,虽然在成语的使用中有的还不够贴切,有的甚至褒贬倒用,惹人发笑,但学生生动的表达显示出了比同龄孩子高出一大截的成语水平。在齐读黑板上的成语时,我看到学生都是用手指虚点着来读,这凝心聚力的一阳指神功,无疑也是一个简单有效的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
2、这样的课堂上少了什么?首先是少了恐惧,孩子们不会因为说错了就受到冷嘲热讽,不会因为怕出丑就唯唯诺诺,都是那样的神情舒展,那样的落落大方。在某一个兴奋点上,有学生会笑得前仰后合,有学生会高谈雄辩、旁若无人。有学生会公然向老师挑战“老师你也来一个呗”!这样的课堂还少了焦虑,象今天这样的状况,三间教室有限的空间里,拥挤了大约有五十多位听课的领导和老师,特别容易影响到学生,使学生局促不安,产生焦虑感。但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学生相当从容。可见平时的训练有素。
3、高明的老师善于开窗子。曾经有人给教师评定了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的老师是递锤子,即学生需要钉钉子的时候,送个必要的工具给予帮助。这属于解惑的层面。中等层次的老师是指路子,即告诉学生一种方法,送给学生点石成金的金手指。这应该属于授业层面。上等层次的老师是开窗子,即在学生的面前打开一扇扇智慧之窗,比如这节课,通过兴趣的引导,就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成语之窗,让学生从中感悟到中华文化美丽的风景,从而深深地爱上语文。
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春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和孔老师一起上了一节示范课,据课堂笔录来看,当时曾皙同学在师生问答的时候在鼓瑟,在搞配音玩儿。直到孔老师提问他的时候,才舍瑟而作。夫子不仅不批评他任性,还对他的回答喟然长叹。这真是一节让人无限神往的课堂呀。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包容有序,评点精妙,学生率真直朴,潇洒从容。今天在二小王方的这节课上,我们发现也有一点这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