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林州头条 原创 乡镇 视频 教育 直播 生活 文旅 民间文娱 发现 摄影 房产 汽车

林州

林州:2016全年质量状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7-02-25 16:50:02   来源:质量强市办公室   我有话说
2016全年质量状况分析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三个转变”为引领,在中国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度的新常态下,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一、质量发展机制逐步健全
  (一)质量强市工作有效开展
  2009年,我市提出了创建质量强市战略,出台了《林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决定》(林政[2009]42号),2015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争创河南省质量强市示范县”目标,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等制度,加强组织落实。制定出台了《林州市质量强市战略规划(2016-2020)》、《林州市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2016年行动计划方案》等15个文件,质量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质量人才培育工作持续推进
  邀请权威专家老师为林州企业授课,“追求卓越绩效培训班”共有50多名企业质量管理者参与培训。
  (三)品牌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积极推动实施名牌战略,深入挖掘地方资源,着力建设有利于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目前全市共有;安阳市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3家,林州市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7家;河南名牌产品总数6项。“茶店柿饼”、“茶店太行菊”、“茶店山楂”先后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太行大峡谷的谷翠平成功注册肖像商标。目前,全市拥有有效注册商标总数1176件,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分别达到2件和14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肖像商标3件。商标战略工作在安阳市名列前茅。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分别达到 1个和 5 个;有机产品、绿色产品认证达到 2 个,无公害农产品达到 7 个; 7项工程获省中州杯奖。
  二、质量发展状况稳中有升
  (一)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稳定
  2016年,共抽查了204家企业,抽检样品批次304个,样品批次合格304个。不合格0个,合格率100%。涉及的产品类别:汽车配件、建材、日用铝制品、粮油、食品等。
  (二)特种设备运行平稳
  积极有效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责,服务地方经济成效明显;研究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意见》,明确落实各方职责;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检查9次,指导开展应急演练4场次,立案23件,受理12315特种设备举报投诉4件;打好“电梯安全攻坚战”“油气输送管线隐患整治攻坚战”和“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攻坚战”等三大战役,开展气瓶安全专项整治,对气瓶充装单位和气瓶检验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对电梯维保、特种设备重点使用进行执法检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12场次,宣传引导与舆情监测形成良性互动,全市特种设备安全态势总体平稳。年内新增特种设备使用登记454台,全市登记在册各类特种设备 4037台。全年全市特种设备运行平稳,无特种设备事故发生。
  (三)质量投诉渠道畅通
  充分发挥“局长信箱”、“在线咨询”、“行风效能投诉信箱”、“12315投诉举报中心”等公众诉求渠道的作用,方便群众随时提出意见,2016年“12315投诉举报中心”共受理企业、用户和消费者咨询 500人次,有效咨询 760人次。接到举报8宗,已处理7宗;其中,特种设备举报4宗,加油机等计量举报2宗。受理申诉3宗,处理3宗;举报申诉案件解决率为91 %。
  (四)质量基础工作大力夯实
  标准化工作:指导企业争夺行业话语权和制高点,新增3项地方标准制修订。由市政府承担的国家第八批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林禽共养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国标委考核组验收考核。林州冬凌草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通过省组初审。
认证工作:建章立制,强化认证监管工作。市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建立起“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监管”的三位一体联动监管机制和“以认证监管机构为主导,以专职执法机构为主力,以法制工作机构为执法监督、以认证专家为技术支撑”的认证执法工作体系以及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监管网络。全市认证工作持续推进,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督、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力度加强。每年均按要求开展食品农产品和管理体系认证执法检查,产品认证市场进一步规范。不断深化管理体系认证,努力提高认证有效性,积极拓展认证领域。
计量工作:加强计量器具专项监督检查和监管力度,全市应检计量器具18000件,实检15500件,受检率86%以上,医疗机构计量器具的受检率达到85%以上。继续开展部分计量器具免费检定工作,共免费检定计量器具600台件,共计免收费 5.3万元。
  (五)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目前本市具有出具公证数据资质的检测实验室共有9家,按照检验检测领域划分:城建交通建材检测2家、机动车检测2家、汽车综合性能检测1家、质量监督2家、环境保护1家、疾病控制1家,检验检测基本覆盖全市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整体质量水平还有提升空间
  产品质量总体稳定,但是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积极性不高、数量不足,现有的标准制修订数量与林州制造业发展的体量不相匹配。
  (二)中小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
  主要体现在企业质量意识不强,一些企业对政府部门监督抽检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部分中小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在检验检测等质量保障上投入不足,质量状况缺乏必要的监控,存在安全隐患等。
  (三)特种设备监管形势依然严峻
  日益增长的特种设备台数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提出很大难题。企业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有待加强,主体责任尚未成为大多数企业的自觉行为,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特种设备未登记、未检验、作业人员未持证等违规使用行为仍时有发生。
  (四)质量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质量监管能力难以适应繁重的监管任务,区域监管工作协作机制仍未完全形成。执法信息联动性仍显薄弱。受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条件限制,质量保障能力仍与我市经济和科技发展速度不匹配。
  四、下一步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外部监督管理
  建议政府加强对产品质量监督的经费保障,组织工商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建立日常监督抽查制度,借助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加强监督抽查,召开不合格产品企业座谈会、约谈及重要问题督办,努力提高复查产品质量。帮助企业改进质量,通过帮助企业分析查找产品质量不合格原因,督促企业加强产品质量把控,确保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开展涉及民生、安全产品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较低(低于85%)问题产品、问题企业集中整治工作。切实保证后处理落实到位。严格后处理工作程序,确保不合格企业整改率100%。严厉打击、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无生产许可证生产以及无3C认证产品等违法行为。社会媒体要起好外部监督的作用,通过各种宣传形式的监督抽查,对企业施加必要的外部压力,对提高产品质量将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走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之路。政府部门和企业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实现粗放型向集约转型,核心在于提升产品加工能力,提升生产装备、工艺,使产品质量达到和国内外先进产品抗衡的水平。企业只有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差异化,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的转变。珍惜各级“政府质量奖”、省名牌产品评优保留项目,树立质量荣誉导向,切实做好企业参评的动员、组织、跟踪和经验推广工作,分别组织举办“追求卓越绩效管理”和“企业首席质量官”公益培训班各两期,扎实推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指导林州品牌发展中心开展品牌宣传系列活动,推进品牌价值评价工作,促进质量内核与品牌价值良性匹配、相互驱动。
  (三)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政府要安排相应的财政资金,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一是产品研发设计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材料、工艺等研发设计,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检验技术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及原材料质量检测服务,推进河南省汽车配件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帮助企业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内部质量检测机构,严格质量控制;参与制修订标准,赢得行业更多的话语权与影响力。三是为企业提供管理、技术、检测、标准等方面培训服务,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水平;四是建立信息及培训平台,发布产业概况、行业发展动态、以及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标准等最新信息,让企业获得优良的服务和技术支撑,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贸易壁垒的信息。
  (四)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质量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素质,必须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质量月”、“3.15”等活动,向社会公众发送公益短信,希望大家关心质量、重视质量、参与质量、享受质量,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努力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和打假意识。要在全社会普及质量和打假法制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打击质量违法的意识,提高识别和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的能力。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及时报道产品质量、质量监督、打假工作的情况。对重视质量的先进企业和个人,以及加强质量工作的好经验和科学方法,要给予奖励,加强宣传报道;对忽视质量、造成重大事故、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带来严重危害的,以及违抗“打假”执法的事件,要公开曝光。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档案体系和个人质量诚信记录体系,大力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促使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产品质量,自觉地加强质量自律。要在全社会形成“质量责任重于泰山”、“质量振兴人人有责”、“假冒伪劣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
  (五)保障特种设备安全
  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职责,在人员、资源、资金上优先保障特安工作,全力以赴保证特种设备安全,保障质量事业发展。继续探索监管模式创新,扎实做好电梯维护保养公示工作,有效落实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主体责任,在全市各类气瓶包括车用气瓶充装单位全面推广数字化管理,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提高行政监察和检验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个必须”制度的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二)强化质量基础建设
强力抓标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鼓励引导我市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科研院所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不断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开展民生计量、法制计量工作,确保“民用三表”100%首检,继续实施乡镇医疗机构和农贸市场免费检定工作,医疗单位计量器具强检备案率达到100%,受检率98%以上。
                 林州市工商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2月21日


林州网
视觉焦点
信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