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取得实效,保一方蓝天碧水。2016年初,林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要达到195天的工作目标。截至12月27日,林州迎来了全年第233个空气优良天气,这也标志着林州治霾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林州市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太行山东麓,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汽配铸造、玻璃制品、碳素、水泥等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林州落地生根,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逐步奠定了工业大县的发展格局,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中西部县域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十强,2015年林州全市GDP完成471.2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153亿元,林州全社会供电量达到55.16亿千瓦时。经济上去了,环境要保护,经济与环保孰轻孰重,林州,将何去何从?
出重拳源头治理
近年来,林州政府不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对辖区内重污染企业展开了严厉整顿,林州市供电公司积极配合政府行动,联合工信局、环保局重拳出击,对全市污染企业进行了一系列停、限电措施。截至12月15日,林州公司共对全市16家玻璃制品企业、15家碳素企业、9家砖厂、2家水泥厂包括照明在内的所有电力设施依法予以拆除,对309家汽配铸造企业、16家石材加工企业的电力设施全面封停并限期进行环保整改,对不能停电的民生类企业进行限产。同时,规范业扩报装管理办法,前移关口,严格审批污染行业新装用电申请,督促检查申请报装企业要达到环保治理标准。同时,对照电采系统加大用电检查力度,发现有电量突增、异常的关停企业,现场对其线路进行跟踪巡视,杜绝企业违法转供电、窃电或以其他形式接电生产,并明确指出,凡发现公司内部人员擅自为关停企业送电的,将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责任追究。。
通过环保处罚与限制生产的举措,雾霾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林州公司2016年因污染企业停电限产损失电量将超过1.2亿度,损失变压器基本费超过1000万元,全市300余家大、中、小型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是受到极大影响。
早谋划电能替代
处罚与限产只能作为紧急措施,治霾最根本的出路是要转变能源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只有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才能从源头彻底扭转防治雾霾工作局面。
在素有“中州名镇”、“汽配摇篮”之称的林州市姚村镇,2015年,政府就要求积极推行产能替代工作,完成由“冲天炉”向“电炉”的艰难嬗变。为满足姚村镇汽配企业的顺利转型,林州公司投资架设了120千米的10千伏线路,以满足企业改造升级后的用电需求。400余家企业在供电公司的帮扶下落实电能替代,废除冲天炉、改造中频电解炉。据不完全统计,按照方案全部改造后,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16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9万吨、二氧化硫1.2万吨,环保效益十分显著。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林州市境内现存水电站45座,装机总容量约为26.63兆瓦,新上光伏发电项目800余户,总容量超过600兆瓦,其中包含有垃圾发电项目、资源综合利用(含煤矿瓦斯发电)项目、河北英利集团光伏发电项目和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用电方式也在悄然影响着林州老百姓的生活,许多家庭也因此改变以往燃煤取暖做饭,小家电普及率、使用率大大提高。
强管理积极探索
持续推进电能替代战略,安全可靠供电是前提。众所周知,雾霾天气下空气湿度和沉积在绝缘子表面上的污秽会大幅增加,导致外绝缘水平骤急下降,容易引起线路污闪等事故发生,雾霾对电网运行来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林州公司制定重霾天气电网设备特殊巡视制度,要求输电、配电、变电专业分别组织巡视小队,加强电网监视,做好事故预想,实现对线路运行状况的全面掌握,提高异常天气下的事故处理能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下设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小组,由营销部牵头负责与政府沟通协调、信息报送传递工作,全面配合市委市政府开展环境治理工作。二是根据政府发布的天气污染程度,根据雾霾天气红色、橙色预警等级,分级启动相应级别应急管控,保证第一时间启动、落实管控措施。三是严格按“蓝天碧水”工程指挥部指令,做好所辖企业用户限产、停产的综合措施。四是大力宣传节能推广、能源利用,推动电能替代工作,电代煤、电代油,宣传提倡清洁能源使用工作。五是在单位内提倡使用绿色环保代步工具,减少车辆外出,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开始。
在积极应对雾霾的同时,林州公司以电为媒,治理、宣传、形成全社会共防共治的良好局面,组织电力志愿者服务队,走家庭、访企业,了解客户主要用能情况、用电需求、用电特性,积极开展“冬防冬治”宣传月及环境大接访活动,大力宣传“用清洁能源,还清新空气”的用电理念,提高电能在能源终端消费中的比重,倡议全市人民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李林燕 张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