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清收工作第一阶段目标顺利完成
自清收农信社不良贷款以来,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组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信心,以惩治失信行为绝不手软、建设诚信林州绝不后退的勇气和担当,雷霆出击,铁腕清收,一路高歌猛进,至12月21日,短短56天,清收突破6亿元,提前完成第一阶段的预期清收目标。
上下同欲 合力攻坚
10月26日,全市清收农信社不良贷款动员会上,市委书记王军指出,加快农信社改制组建红旗渠农商行,是贯彻落实省、安阳市关于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的有关要求的需要,是增强林州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的迫切需要,是农信社自身发展壮大及更好服务林州本地企业发展的需要。
为顺利推进林州联社组建农商行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王军为第一组长,市长王宝玉为组长的筹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以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杨卫东任组长,人大、政协、纪委及公检法、林州联社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的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组,并下设11个小组,抽调各级各部门精干力量,举全市之力集中清收农信社不良贷款,可谓规格空前,为顺利推进增资扩股、不良贷款清收、固定资产确权等重点工作提供了坚强领导力量。
营造氛围 攻城攻心
为迅速冲破赖账户“赖账有理”“欠债光荣”的侥幸心理,大打一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的清收攻坚战,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对全市清收宣传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银行金融机构、各乡镇(街道)、各市直单位通过LED屏飞播清收标语、悬挂宣传条幅、张贴《林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清收不良贷款的通告》《致全市人民的一封公开信》等方式,全面开展清收宣传,并在电视台设立清收农信社不良贷款访谈专栏、失信曝光台,在《红旗渠》报、红旗渠网以及林州播报、林州广电等微信公众号设立清收专栏,全方位开展立体宣传,为不良贷款清收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铁腕重拳 精准打击
自不良贷款清收攻坚战开展以来,11个清收小组各司其职,迅速行动,通过约见谈话,公开曝光,控制、冻结和查封资产,依法拘留、逮捕等手段,一户一策甚至一户多策,全方位开展清收工作。对于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公职人员,除进行公开曝光外,继续实行 “三停五不”“黑名单”管理。公检法三个执行小组建立了联合行动机制,对难缠户、钉子户实施精准打击。截至12月21日,扣留现金1000万元,控制、冻结、查封资产9202.09万元、房产439套和多处门面房及机械设备、厂房等,逮捕16人,刑事拘留28人,司法拘留80人,彰显了司法威严,起到了很好的震慑整顿作用。
作为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主力军,林州联社勇担清收“主体”责任,全面启动了“5+2、白加黑”工作机制,先后召开了全员参加的组建农商行攻坚冲刺誓师大会和多次信用社主任、部室经理会议,持续升温加压,并出台了内部职工自贷、自用、担保不良贷款和金燕快贷通“四个一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担当,全力开展内部清收,力争做到门前清。
团结之战 民心之战
长期以来,欠账不还的“老赖”逍遥法外,严重削弱了社会诚信度,败坏了社会风气,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群众对其深恶痛绝。
这次不良贷款清收攻坚战,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下,打出了声威、打出了气势、打出了成效,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团结之战、民心之战,迅速在全市凝聚起了“人无信不立”“诚信光荣、赖账可耻”的广泛共识。广大人民群众对市委市政府、各级各部门多策并举、敢于动真碰硬,举全市之力集中清收不良贷款的行为拍手称快。
据清收工作组有关人员介绍,第一阶段清收目标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清收战役的结束,在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工作中,清收工作永远在路上。在下步工作中,市委市政府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制订第二阶段清收工作方案,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对元旦后的清收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确保清收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力推进诚信林州建设,早日实现红旗渠农商行改革目标。
据统计,截至12月21日,全市共计清收农信社不良贷款60518.38万元。其中:现金收回31502.18万元,付息换约29016.2万元。
省联社对林州农信联社清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将其做法编发了《农信简报》。安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伟在省联社第73期《农信简报》上批示:“林州市委、市政府思想重视,敢于担当,措施有力,取得了清收工作阶段性明显成效,应予充分肯定。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确保尽早完成改制组建目标”。(石亚霏 苏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