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林州交警一班人正如这春天一般,激情满怀,邀请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的特聘专家、高级工程师、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境内省道、县道及城市道路进行全面实地踏勘。在认真听取专家的建议后,结合林州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及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研判,向林州市人民政府递交了《林州市公安局关于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建议整改道路安全隐患的报告》,该报告详尽地陈述了我市道路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尽快整改到位的安全隐患,报请政府督促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到位。
一直以来,有关单位只注重修路,不注重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修路时交通安全设施不能与道路同规划、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同使用,这些历史欠账问题引发了大量交通事故。同时,为了整改这些隐患,弥补多年欠账,近年来,林州政府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投入资金逐年增多,仅近三年来就投入资金超过7000万元,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完善率逐步提高。
虽然经过政府及交警部门近年来坚持不懈整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断得到完善,交通安全隐患得到了大量整改,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巨大,在我市无论省道、县道、农村道路,还是城市道路,仍然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2016年7月,就在这炎炎夏日,一处交通安全隐患引发了交警部门的关注,交通安全管理大革新的导火索被点燃。
在城区的夜晚,红旗渠大道灯光璀璨,犹如一条银河横贯南北,其道路宽阔,直通渠岸,让林州人为之自豪。然而在通车后,由于交通安全设施没有同步规划、建设,安全隐患突出,平均每个月都要发生10多起交通事故,交警部门虽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但由于受经费等因素制约,始终未能彻底解决问题。仅今年7月份省实验中学、高家庄附近路段就发生11交通事故,尤其7月20日和7月23日连续发生两起致人死亡交通事故。
连续发生的事故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王宝玉市长亲自安排部署,督办落实,要求迅速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在相关路口完善红绿灯等交通安全设施。各有关部门的领导迅速行动,开展隐患整治工作。
在安装红绿灯之前,交警部门一班人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第一
林州市将安林高速口起,途经的桃园大道、学院路、红旗渠大道,这条Z字形路命名为精品大道,在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上,如何既保证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又能让红绿灯等安全设施与整条道路风格相匹配、与精品大道这个名字相匹配?
第二
从红旗渠大道太行路口至长安路口,在不到2000米的道路上,有五个十字路口,需要安装五组红绿灯,每组红绿灯平均距离400米左右,如何解决机动车和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通行安全与通行效率问题?
经过多方调研,交警部门最终定下如下方案:一是精品大道所有红绿灯及其他交通安全设施全部使用新款的国标红绿灯,且外观需高端大气上档次,与红旗渠大道的整体风格和品位协调一致。二是红旗渠大道从振林路口向西至红旗渠岸边,全部采用智能网交通信号机,所有信号机实施智能联网远程控制,尝试在红旗渠大道建设交通信号绿波带,颠覆原有的红绿灯越多通行效率就越低的老观念,让机动车在现代技术控制下的绿波带畅通无阻。
交警部门的想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和大力支持。
市委书记王军对我市的智能交通发展一直十分关注,曾多次提出要求,要求尽快在我市实现交通信号的区域协调智能控制。市长王宝玉在环境整治工作中也曾多次要求交通设施要更新升级,交通设施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建设中要做到安全、畅通、美观的高度统一。
在此情况下,交警部门多方考察,引进技术,反复论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进展顺利。
施工结束经过“试水”,效果出人意料的好:红旗渠大道经过交通安全设施新“装扮”,熠熠生辉,大增亮色,机动车经过2千米五个路口,可轻轻松松一路绿波快速通过,让驾驶人体会到畅快舒适的驾驶感。
国庆前夕,住建局和行政执法局等单位安全隐患整改也顺利完工。市区道路上中央隔离带不合理开口得到封堵,王相路至红旗渠岸边中间金黄色隔离护栏安装到位。同时,八个交叉路口的红绿灯经过紧张施工也投入使用。红灯停、绿灯行,行人横穿马路、机动车随意调头等隐患得到及时消除。据统计,自红旗渠大道隔离护栏和红绿灯安装到位后,交通事故下降了90%,整治效果明显。
成功给了交警一班人更大的启示,豪迈之情油然而生,他们的目光从红旗渠大道转向全市,他们想让这个城市更加美丽,让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民更加幸福,在他们心中已勾画出一幅美好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