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不寻常的日子,是个寒风潇潇,冷气刺骨的日子,就是这一样的日子,一股暖流却流向五龙镇,温暖着两个孩子的孤独心。
不畏气温的个位数,不畏雾霾的横冲直闯。
爱心妈妈就是这样的侠肝义肠。
12月11日,在林州市爱心妈妈理事会常务理事长杨艳萍的带领下,我们一行来到五龙镇探望失去父母的孤儿韩培义(化名)家中。
据六十六岁的老奶奶讲,韩培义的妈妈在他六岁时,就跟人跑了,至今无有音信,爸爸在孤独的生活中,灰暗成了他的注定,终于因胃癌于两年前命丧故土。
愁也怅,苦也怅。
看着聪敏的孙子,瞅着可爱的宝宝,身患糖尿病、高血压的奶奶决定要活下去,要养活孙儿成人。
吃没吃,穿没穿。
一个薄铁皮焊成的大门,一间窗户用玻璃块奏成的的挡风墙,就是他们寒冬的度年熬日。
六十年代留下的橱柜上给人的是向上的感觉,那一张张奖状足以表明小培义很是争气。
看来这个家的脱贫致富就指望他了。
老奶奶给我们解释,在他母亲离家出走后,父亲为了能出去挣钱,就把他寄宿在了开元学校,父亲去世后,由于没了挣钱门路,只好回本村上学。
悲歌一曲为谁吟。
住着破瓦房,躺着硬板床,任凭窗风吹,寒衣度时光。
爱心妈妈理事会常务理事长杨艳萍摸着小培义的头,鼓励他说,现在社会好了,爱心人士多了,你暂时的难处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帮你解决,鼓起勇气,坎坷人生顺畅走,一定会走出阴影迎来光明灿烂。
离开这个贫瘠的山村,离开这个精准扶贫的家庭,我们的心里是沉甸甸的,何日走出阴霾,迎来蓝天碧水,爱心妈妈有责任,政府社会有担当。
安慰,鼓励,接济,帮扶。
让小培义心怀感激,他与他的奶奶、婶婶们取来家中仅有的宝物晌柿给我们吃。
岂会吃下?岂能不吃?
我们在咽抑中吞下那似甜又煞的柿子。
苦啊,这么个家庭,这么个深藏在大山中的农户,就靠着一个十几岁的男人来支撑,日子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的心在沉闷,我们的脚步在匆匆。
离开小培义的家,我们赶着去接应林州市二小的爱心妈妈的举动。
今天是元苏琳、邓国玉、李庆云三位爱心妈妈要去给五龙镇岭后村张小鱼做生日的时间。
元苏琳告诉我:“其实,小鱼的生日是13日,由于我们不想耽误班里孩子的功课,特意提前趁周休来给小鱼过生日。”
浓浓的情,善善的爱。
小鱼儿看见妈妈来了,就是一头扑到妈妈怀里,亲切切地喊上了“妈妈”。
这是内心的迸发,这是心底的呼唤。
出生一岁,未赶上喊一声妈妈,母亲就去世;不幸总是双至, 婶子又在弟弟诞生后离开这个家。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跟着一大把年纪的爷爷奶奶生活,小鱼儿没有可游的鱼塘,没有跳跃的龙门,只能知道生活中白菜是主要食粮。
自从遇上爱心妈妈,生命比从前更有意义。
过一次生日,这是梦里的事,今天却要实现了,可想而知,小鱼儿是多么的高兴。
妈妈给戴上生日帽,牵手共把蜡烛点,一个心愿在双手合一中留在心里。
幸福啊,小鱼儿,脸上不时飞扬出笑意。
是啊,七年了,她从没这样高兴的度过,这是人生的第一次啊。
感谢妈妈,感谢慈爱。
她没有更多的言语,只是把手中的蛋糕分享给了可爱的妈妈。
子女情长。
吃一口孩子的蛋糕,爱心妈妈甜透了心。
来一首《生日歌》吧,是那么的清脆,那么的动人心弦。
元苏琳妈妈告诉我:“小鱼聪明懂事,我们对其关爱,教育她孝敬奶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其关心,鼓励她好好学习,才能改变家庭的贫困,今天来饭店给她做生日的路上,我问她‘你想妈妈了吗’,她回答说‘想了’,这么乖巧懂事的孩子,让我们感到很欣慰,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全方位的帮助小鱼,让她成人成才。”
雨露滋润禾苗壮。
杨艳萍很有感悟地说:“开始我们跟着牛总下乡救助,只是觉得新鲜,现在却认为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每每听说一孤童的不幸时,都会彻夜难眠,孩子是大家的,需要大家共同关注。”
我信服杨艳萍,因为她把爱全倾注在了孤童身上。
天冷,但我们的心是热的。
有了爱心妈妈,每个冬日不再寒冷。 (王长顺 文 靳晓彬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