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林州头条 原创 乡镇 视频 教育 直播 生活 文旅 民间文娱 发现 摄影 房产 汽车

林州

林州80后爱心妈妈真情哺幼丫

  发布日期:2016-08-12 11:18:16   来源:林州新闻中心   作者:郭布舜   我有话说

“我们就是想默默地帮助那些特困儿童过上正常生活,完成学业,让更多的孩子将来有出息。”这是“爱心妈妈”杨玉凤时常说的一句话。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杨玉凤,生于1980年。虽是80后,但她心态平静,办事稳重,以善为本,显得比同龄人成熟得多。2014年4月,“爱心妈妈”团队成立,在丈夫李志的积极支持下,杨玉凤成为团队的一员。

2014年春末,“爱心妈妈”团队随市民政局、慈善总会一起赴姚村镇走访贫困儿童,14岁的女孩晓楠(化名)没爹没娘,与9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杨玉凤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让晓楠搬到我家住吧,我来抚养她,我来做她的妈妈。”杨玉凤主动向“爱心妈妈”团队理事长牛正军请缨。

为了接受家庭新成员,杨玉凤全家首先统一了思想,只要晓楠来了,要像亲生子女一样待她。第一,不歧视,多想她的遭遇和不幸;第二,放大优点,小化缺点;第三,生活上关照,精神上感染。

晓楠来到家中,玉凤给她洗澡,为她换上了新衣,又去理发店给她理了发,还为她置了新衣新鞋。两个儿子为姐姐腾出自己原来住的屋和床,兄弟二人到客厅的沙发上睡;一家人为晓楠营造了舒适的学习环境,学习设备齐全,照明设施良好,买了新台灯,换了吸顶灯,晚上学习如同白昼,没有了文具就让晓楠到自己的文具店拿。

晓楠原本在七中就读,后到二中学习,两个星期回家一次。每个星期,玉凤不管店里多忙,家里有啥急事,都要带上晓楠喜欢的食品,文具等去学校看望。

每次晓楠回家,全家人十分高兴,杨玉凤的婆母在龙山街道下庄村住,距离城区5里地,每次晓楠回家,都要回到市区做饭。每每看到晓楠挑灯夜读,奶奶就会走到晓楠房间,亲切地说:“孩子,不要累坏了身子。”

长期得不到母爱的晓楠怕生,不爱说话。杨玉凤用真情试着去建立母女关系,为她过生日,带她到红旗渠,烈士陵园,红旗渠纪念馆,让她感受先辈们的艰辛和无私。润物细无声的教化,让晓楠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渐渐地,晓楠也开始主动地与玉凤妈妈沟通,直到后来无话不说。

“妈妈,你们为什么要抚养我,为什么给我买东西,是不是图了什么?”有一次,玉凤带晓楠到商场为她买新衣服时,晓楠道出了心中按捺许久的疑问。

“资学济困,关心下一代是‘爱心妈妈’团队的宗旨。我们扶养你,主要是帮助你完成学业。给你买东西是想让你能够过上和一个平常儿童一样的生活,有一个充满亲情的家。我们不图回报,只是想回报社会。”玉凤微笑着耐心解释,“不光抚养你,等你上了大学,我们还会把其他困难孤儿领到家里,同样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妈妈,我终于理解你们了!”晓楠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四年多来,在杨玉凤一家人和团队的百倍努力下,晓楠变得阳光了,大度了,学会了包容,学会了做人。她欣然写下“带着那么多人的期盼,怎能不努力”的话,并把它贴在课桌上当成座右铭。考七中时,在1300多人中,她考了第338名,考二中时,在1300多名学生中考到第155名,中招考试更是进入前8名。

2015年中秋, “爱心妈妈”团队为孩子们举办了“中秋月圆”活动,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晓楠在活动中感动地说:“一年之前,我刚来到这个城市,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我很自卑,自我封闭,不会与人交流。是妈妈们、老师们和我沟通,她们教会我如何乐观向上,如何积极生活,是他们改变了我。”

2016年2月,晓楠任村老家94岁奶奶患病,“爱心妈妈”团队在牛正军的带领下,看望了老人,送去了钱,送去了亲情和希望。不久后,奶奶病逝,还是爱心妈妈团队,前去奔丧,送去了1000元,安葬了老人。

杨玉凤在领养孤儿的同时,多次随团队下乡救助孤儿和留守特困儿童,每一次都要捐款100—200元。同时,她还充分发挥文具店的优势,多次捐助贫困儿童文具和体育器材。

桂林镇丰度村郭勇,9岁,在丰落店学校上二年级,父亲60岁,患心脏病。由于家穷,50多岁了才娶了一个先天性弱智的女人,生下一女,是瘸子。又生了郭勇,家里更是拮据。玉凤闻讯后准备了一份文具,通过市关工委老同志,送给郭勇。

杨玉凤就是这样一位心地善良的女性。通过她,我们可以了解到“爱心妈妈”团队是怎样的充满爱心、充满活力。(郭布舜)



林州网
视觉焦点
信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