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林州头条 原创 乡镇 视频 教育 直播 生活 文旅 民间文娱 发现 摄影 房产 汽车

林州

【看发展●迎盛会】建设生态良好秀美宜居的美丽林州

  发布日期:2016-07-07 17:16:42   来源:大美林州   我有话说

近年来,林州市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以打造世界人文山水城市为目标,围绕生态建设这一核心,大力发展坡地经济,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造林绿化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林业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坡地经济 异军突起

林业坡地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大推动了经济林产业尤其是核桃产业的发展。

1、经济林规模扩大

截至2015年底,全市核桃保存面积达18万亩,水果种植面积也结束了近几年来连年下降的局面,2013-2016年共栽植苹果、梨等水果5000亩。全市经济林规模进一步壮大。

2、经营质量提升

从2013年至今,我市规模化栽植了10万亩核桃,彻底改变了过去零星小片多,规模种植化少的局面,有利于核桃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并且形成了一批规模大、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的核桃精品示范园区。

3、经营多元化

各乡镇、村纷纷开展复合经营模式,提高综合收益。典型代表有合涧泽林生态园开发了观光采摘和休闲度假游,目前客房主体已经建成;城郊怡心生态园、河顺百世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茶店金环沟等坡地经济园区在核桃树下栽植红薯,并加工成粉条出售,大大提高了效益;原康柏尖沟村、东岗万宝山林下栽植的油用牡丹初具规模,三年后就能有收益;五龙文峪村、石板岩漏子头村林下种植的菊花等中药材已经见效。

林下经济 发展强劲

在林下经济模式选择上,我们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收到良好效果。

1、林下种植,百花齐放。

在林下间作菊花、芍药、桔梗等中药材,实现林药立体种植。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采摘连翘、山桃、山杏,挖掘黄芪、柴胡等野生优质中药材。全市林下中药材年产值达5000万元,共涉及农户8000余户。

2、林下养殖,六畜兴旺。

在林下放养柴鸡、山鸡、斑鸠等禽类,全市林下养禽户300余户,利用林地总面积达到5万余亩,养禽50余万只,年产值3000万元。产品远销到十多个大中城市。在林下饲养野猪、羊、牛、驴、兔等牲畜,总面积达1.1万余亩,数量达到3万余头,参与农户220户,年产值6000万元。

3、林下休闲,蓬勃发展。

依托生态旅游,大力发展林下休闲餐饮、观光采果、户外垂钓等多种形式的农家乐,全市与生态旅游相关的农家乐达380余家,利用林地面积0.3万亩,从业人员5000人,年接待人数380万人。

4、生态旅游,前景广阔。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林下景观,积极发展以绿色生态游为主的森林旅游业,全市已形成4A级风景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市级森林公园6个,年接待游客200余万人,门票收入突破4000余万元。

造林绿化 改善生态

1、黄金通道建设

精品工程共栽植各类苗木26062亩,其中侧柏19953株,五角枫6109株。

2、 森林围城

让城市进入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在林州主要入城主干道两侧栽植不少于100米宽的生态绿化带和观光经济林带,3年共计完成3.01万亩。

3、廊道绿化

在县道、省道、高速、景区道路两侧栽植5行以上的杨树、柳树、栾树、大叶女贞6000余亩,绿化里程400余公里.

4、太行山绿化工程

通过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增加了森林植被。

5、中幼林抚育工程

对80年代飞播、直播的油松林进行了抚育间伐,大大改善了林分质量。

典型园区 合作发展

1、怡心生态园典型园区介绍

怡心生态园是发展坡地经济后建成的第一个园区,占地200亩,位于城郊乡蒿园村,是一个集核桃采摘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园区。

2、泽林生态园典型园区介绍

林州市泽林生态园占地1500亩,位于合涧镇肖街村,该生态园是一所以种植优质薄皮核桃和各种水果为主,集种植、养殖、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

3、万宝山生态科技园典型园区介绍

林州万宝山生态科技园位于东岗镇大河村,是一个集核桃生产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防虫治害 成效显著

近年来,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森防工作。全市森防体系更加完善,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多年未发生重大灾情,森防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我市‘运五“飞机飞防装药

森林公安 保驾护航

近年来,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呈现高发势头,林区治安形势严峻。森林公安局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一手抓执法办案,近年共查处各类涉林案件1500余起,收缴罚款280余万元,多次被省森林公安局授予集体三等功。

退耕还林 继续巩固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进展顺利,成效显著。首先是“绿了山”, 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土流失减轻,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逐年下降;其次是“富了民”,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林产加工业,推动旅游等相关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第三是“育了人”,全民生态意识明显增强,参与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公益护林 继续加强

自 2004年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以来,我市公益林建设项目严格按照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文件要求开展项目建设。全市先后开展了管护设施修建与修缮、森林火灾预防、档案管理、护林员培训、补植补造及中幼林抚育等工作。随着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对生态补偿投入力度的加大,我国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进一步提高,将使我市生态公益林在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中发挥更大效益。



林州网
视觉焦点
信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