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林州头条 原创 乡镇 视频 教育 直播 生活 文旅 民间文娱 发现 摄影 房产 汽车

林州

天价婚礼“绑架”幸福人生,农村青年路在何方?

  发布日期:2016-03-10 10:49:57   作者:王春凯   我有话说

我的家乡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位于豫北太行山南麓山区地带,是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由于整个县市四面是山,而一出本县即是平原地带,使得家乡以前处于对外交流相对不畅,而形成了独特的语言和自成一体的风土人情。

农村男方婚礼成父母紧箍咒?农村青年路在何方?

一、当下农村家家愁什么?

回到家乡听到的最多的就是结婚难的问题。家家有孩子,人人都结婚,特别是家中有适龄的孩子更是加重了家中的压力。表叔家儿子23岁,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表叔闲时外出务工,忙时在家务农,而婶子主要在家务农而且身体不好,家里已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为了结婚冬天买了一辆车,家庭条件算一般水平。回家后听说一家人为孩子结婚的事愁破了头,表弟去年就开始相亲了,可一直没有合适的。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要么是女生家里要的彩礼太多承受不起,要么是两个人相互性格不适应,以致表弟现在仍未婚姻。在农村22、23的孩子结婚已算大龄,人们普遍流行的看法的男孩子结婚越早越好,而结婚越晚越难找到对象且彩礼越要越多。一到了结婚的年龄家家催着孩子找对象结婚,怕晚了更难找到对象。

寒假刚回到家参加了同学的婚礼,同学小郭兄弟三个,他在家排行老三,父母皆50多岁,老大老二都已结婚,只剩下老三尚未娶妻。小郭今年26岁,大学毕业后在郑州找个一份工作,满打满算能照顾住自己。到了结婚的年龄,农村的父母更加着急,因为当下农村一回到家几乎家家都在说娶媳妇太难的问题。主要是结婚成本太高,已超成了一个家庭的承受能力。本地风俗现女方家人基本要求是县城有房子一套,车一辆,彩礼主要分6万6,8万8,10万以上几种类型,男方家财富越少,则女方索要礼金越大。从而流转着在农村娶媳妇现在总共下来需要近50万左右(房子+车子+彩礼),这样的成本是任何一个家庭难于承受的起的,很多家庭为结婚花费了自己一辈子的积蓄,而有些还为结婚而负债累累。而父母觉得为自己孩子完成婚礼是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如果没有完成则是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职责。农村男方婚姻问题已成为戴着农村父母头上的紧箍咒,日夜不得安心,忧虑重重。可是如果没有这么多的财务和彩礼则男方几乎不可能娶到媳妇。小郭在家中排行老三,哥哥老大老二结婚已经把家里的积蓄花去的差不多,到他结婚时家里已再也拿不出太多的资金来为他筹办。无奈婚还是要结的,父母只得接受他入赘女方,女方家里两个只有两个女儿,老大26高中毕业后在县城临时工作,老二18岁正在上高中。小郭通过入赘女方家里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婚姻,而男方家中几乎不用出资金。女方所在乡镇风俗不同于本市其他的乡镇,其乡镇家庭如果家里孩子前两个为女孩即不再生育第三个(即不再生育到男孩为止),而是通过让男方入赘的方式来解决以后的养老问题,此地风俗特殊在男方入赘到女方家后,其后孩子随母亲姓,男方及其后代死后入女方家里祖茔。同时其婚姻由女方家中完全操办,而男方家族成员不参加婚礼,婚后的日后往来主要集中在女方家族中。本市其他地方的倒插门现象并不是如此,一般仍是男方主办婚礼迎娶女方,女方不要彩礼,只要求男方其后赡养其岳父岳母即可。同时孩子随父亲姓,死后入父亲家族中祖茔。婚姻中的入赘主要发生在男方兄弟较多或家庭十分困难的家庭,而女方家中孩子没有男孩的家庭。从而农村结婚存在着两种婚姻形式,通常的以男方为主的结婚和以女方为主的倒插门(即入赘)。其背后是家庭的财富能力和家中子女性别在起作用,而倒插门现象也如一般结婚要彩礼一样同时满足了男方和女方的需求。

二、农村结婚看什么?

结婚看什么?其实主要指的是女方看什么;男方一般没有什么大的要求,除倒插门情况外,一般男方要求女方家里只要不是独生女即可,而有儿子的则更好。女方看的就比较多了,主要是看老家的房子怎么样,县城的房子怎么样,家庭有没有外债,是否有私家车,彩礼能拿多少,兄弟姐妹几个,男方父母年龄如何,男方人品、相貌、身高如何,其中最重要的是县城有无房子和男方父母年龄以及男方身高三方面,其他的可以应情况而定。这里面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女方自己的看法和女方父母自己的看法会存在一定的出入,大多数情况下女方更看重的是男方的人品与对自己是否好,而不太在乎其家庭条件等,而女方父母则更看重的是男方的家庭条件与工作情况、身高等情况,家庭条件好,父母年龄不大将来能带孩子的最好。邻居家一女孩和一男孩恋爱,年前女孩带男孩去见自己的父母,最后女孩父母死活不同意他两婚事,最大的理由竟然是男孩身高有点低。因为男孩家庭条件是比较好的,也有自己的工作,而女孩也愿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觉得男孩太实在,这也着实让人想不明白。表姑家儿子前几年结婚如此,女孩愿意但男孩家庭条件差,表姑最后介绍了一个条件更好的才同意,因为当时女孩父母开出的条件是拿出50万才让女孩嫁给那个男孩,男孩最终只得放弃。而表姐现在生活在比较富裕的家庭却并不幸福,时常吵架打闹。如果说对家里有好处的话就是缺钱了家里人可以向表姐夫家去借钱,以用于一时之需。由于农村男孩结婚难,父母压力特别大,特别是家庭有一男一女都到了结婚的年龄的话,如果家中女孩先结婚,则父母就会趁机狠狠要一笔彩礼,以用于男孩结婚买房办事时用。这种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以一例子来说明。本村小元今年23岁,高中毕业,姐姐25岁一年前结的婚,而今年小元也是刚刚结婚,由于家里条件不好,之前在县城买不到房子,根本没有人来给他谈对象,姐姐结婚时其父母要了彩礼10万元,当时承若礼金由其父母保管,以备以后女孩买房之用。但由于小元到了结婚的年龄而又找不到对象,家里又是四处借钱来买房,最后把只得把姐姐当初的10万元礼金用上,承诺以后有钱了再还。当下农村普遍收取的礼金由女方父母来保管,之后当男方买房时再把礼金给男方,而不得挪为他用(如男方有房,则用于以后不时之需,以防男方今后对女方不好)。其礼金一般父母是不会把其当做自己的财产,而只是替儿女代为保管。但当遇到家中有儿子也正需要资金时,这份礼金大都由其父母挪用为为自己儿子举办婚礼,而女儿一般也是同意的,因为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哥哥或弟弟娶不到媳妇吧。至于以后归还,往往是有则还之,没有就暂时不还了。

农村男方婚礼成父母紧箍咒?农村青年路在何方?

而对于30-40多岁的年轻夫妇,其家中如果有两个儿子就感觉到压力太大,已开始为其儿子结婚准备,因为都觉得未来在农村娶媳妇只会更难,而作为父母的职责觉得是为子女举办了婚姻才是尽到了本份,如果哪家没有办好婚礼,往往是指责其父母,成为乡里人日常的谈资,是父母没本事所导致的儿子娶不到媳妇。在这样的压力下,就是现在孩子很小有两个儿子的已经开始拼命的奋斗,从而为将来两个孩子的结婚积累一定的财富。农村家中大多都是至少两个孩子,父母普遍认为一男一女是最好的,而男大女小为佳,这样压力不大,父母基本上也能承受的起。

在和村里小学老师谈论农村婚姻现象时,他指结婚难已然成为农村家家犯愁的事,可这里面也有难易轻重之分。他觉得最难的是那些家庭条件一般而儿子又比较老实的人,这种老实人不太会和女孩交往,往往找不到对象。而有些孩子比较 “不正经”,能说会道往往谈女孩子欢心,从而自己也能找到对象,只要家中再稍微帮下忙结婚也不是难事。从而使得最终农村剩下来的大龄青年往往都是家庭条件一般而孩子又老是本分的人。现实中也确实如此,今年本村结婚的两个男孩都是交往能力比较强的,其娶的媳妇也是自己谈的,而彩礼一般也要的相对较少,从而婚姻压力相对而言也不是太重。

三、农村结婚路在何方

至于结婚成本为什么这么大,也是由很多的原因综合而成的。可以这样说,在未来的十几年内,高成本的结婚现象依然存在,而父母毕生的积蓄也是为了为子女举办婚礼,从而完成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这个重担重重的压在了每一个家庭的身上,每当和家乡人谈起这件事时都是人人叹气,一场婚礼,拿走了一个家庭所有的积蓄,也拿走了父母一辈子的血汗,而常常令人更悲感的是,结婚后一推事也依然压在家庭每个成员的身上,日日为之焦虑。结婚,路在何方?除去少数家庭通过上学改变了结婚太难的问题,大多数农村青年也被婚礼牢牢地拴住,看不到一点生气。

农村男方婚礼成父母紧箍咒?农村青年路在何方?

四、对农村青年的一点思考

回家和自己的高中同学相聚时,谈了很多农村青年的问题。我们当地现在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大部分小孩子上学都是县城上,县城没有房子的则往往是家里专门出一个人陪孩子上学,农村的学校学生一个年级也仅剩两三个人,而好多地方的行政村学校已经撤掉,因为没有孩子在本村上学了,合并到一个大的学生上学。在家长之间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谁家孩子在排名靠前,谁家孩子排名靠后已成为家长之间的谈资。不论学习好坏,假期都在上补习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外甥在县城最好的初中上初一,假期30天有20天都是在上补习班,补习班是由班主任举办的,全部学生都在上补习班。虽然名义上是自愿上补习班,但是由于是班主任举办的补习班大家又都不敢不上,而家长往往更愿意让孩子上补习班。后来一打听,整个县城都是这种状况,人人都在拼教育,生怕自己落后。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能考个好初中,然后考个好高中,再考个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这个逻辑也在清晰不过了。我也一直觉得家长本身就该如何。可和自己的高中同学交流后,我又深深的陷入了深思。高中同学魏某和甄某大学一毕业,然后找了一份工作,工资在3000左右,混的好的6000多甚至更多。家中对孩子的期望很大,希望孩子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后回馈给家庭乃至整个家族。回家时常常听亲友说上大学好啊以后出来了有本事了咱们家族也就会好起来了。可以说农村家庭已经把整个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可在于同学魏某的聊天中,他说:“家长把希望都寄托在我们的身上,要求我们在工作后对家庭进行反馈,可这种反馈更多的是无底洞,永远没有头。在工作头十年,刚开始工作,在大城市打拼也不容易,每年能留下的积蓄相比真是不多。又面临着结婚、买房、生孩子、养老……这对于一般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养活自己都很难,有时候还需要家长的资助,那么何时才能真正的反馈家庭,反馈父母。”这也许正是说出了大多数从农村走出来到大城市打拼的青年心声吧。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能力和知识能够在大城市打拼,而且也不想回去农村。可是真正在大城市过的顺风顺水最后反馈家庭的又是寥寥无几。甄某说他他知道父母已经尽力了,而自己也在努力的拼搏,可当面对结婚、买房等等事之后觉得愧对父母,把自己养大了工作了也没有能力去反馈家庭,而更多的时候则是又一次向家庭索取,以支撑自己在外面成家立业。我也在思考,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还是有所不同的,他们在外打拼缺少初始的家庭资本和人脉资本,更多的靠的是自己实力的打拼。一方面是父母在家苦苦等待着孩子的反哺,又一方面则是孩子在外拼命的工作和一年仅有一次的过年回家。为什么会成为这种现象,这种现象长期来看后果是什么?有没什么办法来应对这种现象?我不得而知,只愿今后继续观察调研思考,找出症结,找到出路。

作者,王春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



林州网
视觉焦点
信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