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凤昌,男,61岁,1973年入党,自20岁参加工作以来,历任民兵连长、会计、副支书、村主任,现任城郊乡南营村党支部书记。2014年,荣获林州市“绵柔杜康杯”十佳农村基层干部。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南营村位于市区东南,全村2100口人,耕地1580亩,党员52名。”采访刚开始,索凤昌就打开了话匣子,他对村里的情况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好像在说自己家里的事情。
南营村是个山区村,经济基础薄弱。索凤昌于2011年10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里没有一分钱的积蓄,也没有经济来源。
没钱咋给群众办事?
2012年春节刚过,大年初四,索凤昌提着简单的礼品,逐一到该村工队长、厂长、经理等贤达人士家中慰问,邀请大家大年初五到村委会开会,查找南营村落后的原因。通过索凤昌耐心细致地工作,当天就筹集捐款30多万元。此外,积极招商引资谋发展,2012年,引进投资5000万元的万华物资公司,3年来,共为该村各项建设捐资60余万元。
再穷也要为乡亲们办好事
老党员索银山多次到索凤昌家反映,村里的道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因为路不好走,男青年娶媳妇都不容易,全村人都盼着改善村内的生活环境。
“再穷也要为乡亲们办好事!”索凤昌横下一条心,修路是老百姓的期盼,先干起来!他领着大家一口气修建了700米长的道路,安装路灯100多盏,照亮了大街小巷。
近年来,索凤昌带领大家千方百计筹集资金230万元,为乡亲们办了一件件好事:硬化渠道4000米,解决浇地难问题;对村里的高低压线路进行改造,有效保障了用电安全;硬化了村内1200多米道路;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工程,修建景观墙1000多米,砌石400多立方米,垒砌路沿500米,铺设花格砖1000多平方米,修建了一座文化健身广场,对路两旁进行了绿化,栽种了冬青、百日红等,绘制了200多平方米墙画;聘用低保户陶用吉、段如英老两口定时打扫街道,全天卫生及时清理,村庄街道时时保持干净整洁。
让村务在阳光下运行
“记得我上任之初,由于以前村里活动不透明、不公开,为此,我要求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全部上墙公开,让党员群众明明白白。”索凤昌谈起过去的事,神情有些激动。
“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一班人团结起来就更有战斗力。”索凤昌在工作中既讲原则,又有个人魅力,把村干部凝聚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
村里的党员大会,每年至少开四次,半年、年终各一次,发展党员、办低保各一次。每次开会,他都无一例外地要和大家共同学习《党章》,这已经成为了该村开党员会的常规议程。
从2012年开始,每年“七一”,他都要组织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再教育,以此增强党性修养和党员的荣誉感。
每月22号是信访例会日,南营村始终坚持开展,真正使他们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化解矛盾的缓冲器和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2014年以来,南营村累计投资5万元改造了村综合服务中心,成为我市首批“四项机制”示范村之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展望未来,索凤昌想得更远。
南营村80%处于丘陵地带,为了开发坡地经济为村民造福,索凤昌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积极联系郑州客商唐小龙,进行合作开发,投资1亿元建设高端观光农业生态园,让客人走进生态园,享受田园乐趣,吃住娱乐休闲一条龙服务。唐小龙风趣地说:“只要这个项目开发成功,南营村的所有劳力就不用外出打工了,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
勤政、实干、廉洁。这是城郊乡党委书记蔡晓军对索凤昌的评价。
四十载村官路,一生的百姓情。索凤昌带领一班人为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全村没有发生一例赴乡或乡以上的上访案。他严以修身律己,踏实谋事做人,始终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成为新时期农村支部书记践行“三严三实”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