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康镇宋村的王成松一下子买了两台玉米收获机,这种现象在我市近几年很少见。王成松是干什么的?他想依托农机作业挣钱吗?
“我是养羊的,养殖规模大,每年要青贮数千方农作物秸秆,我买玉米收获机主要是图青贮秸秆方便、高效、质量高。”7月31日中午,在王成松的办公室里,这位“牧羊人”给出了答案。
转型养羊求发展
王成松,原康镇宋村人,今年46岁。2000年以前,他和朋友在河滩采沙。2012年7月,他经多方考察,决定放弃采沙行业,转向养殖业。
“这几年,国家环保工作抓得紧,采沙这一行业没啥前景。”这是王成松放弃采沙的主要原因。不干采沙干点啥呢?“我市农民有种植玉米 豆类、红薯等农作物的传统,可以为牛羊养殖提供丰富的饲料。”他先后赴内蒙、天津、河北,包括我省内黄、清丰等地考察,最终决定当一个“牧羊人”。
当年,他成立了昱翔牧业有限公司,租赁土地50亩,引进澳大利亚种羊500只,肉羊500只,实行圈养。现在他已投入近千万元,养殖规模达5000只。
青贮秸秆赚补贴
“长嘴的东西,每天都要吃。一只羊,一年可以吃掉瓷实、发酵的秸秆一立方。”王成松说,刚开始他要买人家提供的干草或豆荚喂羊,一立方需要花费千元左右。一千只羊,如果全凭买饲料喂养,一年的喂养成本上百万。
“青贮秸秆可以解决喂养成本太高的问题,而且每青贮一立方秸秆,国家可补贴养殖户50元。”王成松从市畜牧局了解到这一信息马上建了两个青贮池,开始收集青贮秸秆。
秸秆不会自己送上门来。每家每户就种那么二三亩地,秸秆量不大,又不值啥大钱,所以种地的农民懒得把秸秆送到养牛、养羊场。王成松只有雇人运输了。2013年,他雇人青贮秸秆将近2000方,2014年,他青贮秸秆2400方。“一立方按50元计算,2014年我领到补贴11.5万元。补贴不仅解决了喂养成本问题,而且解决了青贮秸秆的运输费、人工工资问题。”王成松说,一亩玉米实际可收获秸秆一立方左右,2400方就是2400亩。“现在禁烧工作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我每年可以解决2000多亩玉米秸秆和几百亩小麦秸秆的出路问题。”他的行动受到原康镇政府的肯定和支持,随着养殖规模扩大,一个新的想法在王成松的心里产生了。
借机生财还惠民
王成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4年,他依靠雇人去地里运输农民丢弃的玉米秸秆,三轮车要雇5辆;他有两台秸秆粉碎机,要用人24个,才能完成上料、粉碎、填池等工作。 30来个人忙活10来天,运输费、人工工资要七八万元。“国家给的补贴刚好够支付这些费用,再除去其它费用,自己没啥赚头。”
没有赚头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依托别人运输过来的玉米秸秆质量不高,这是困扰王成松的大问题。原来,农民收获玉米后,玉米秸秆随意砍倒在地或丢弃堆集在地头,时间长一点,玉米秸秆就会发酵,此时,再运回来粉碎、青贮,秸秆经二次发酵后,羊便不能食用。2013年、2014年他青贮的秸秆有十分之一不能使用。这是王成松下决心要解决的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还长在地里的玉米秸秆直接粉碎后运回来青贮。这是他今年一下子购置两台玉米收获机的主要原因。
为此,王成松又算了一笔账:两台玉米收获机投入20多万元,国家补贴4.8万元,实际投入15万元多一点。一台玉米收获机用3个人,再用一个三轮车运输,降低了粉碎时的用人成本。这样他的花费就低了,但效率高了,秸秆质量高了,想一想还是划算的。
还有,他每给农户收获一亩玉米,就有几十元的收入,这些收入又能弥补人工的成本。再加上每年能领到补贴,用不了3年,他投入的农机成本就能收回来。
关键是怎么让农民心甘情愿地把秸秆“送”给你。“我了解过,现在每亩玉米的机收费用在100元左右,我可以让利于农户,以大幅低于机收市场价的费用为农户收获玉米,我要他的秸秆,他不用费力就收走了他的玉米,每亩地还能省几十元机收费。”王成松说。
王成松购置的两台玉米收获机,是经改进后的机型。它的顶端是粉碎后的秸秆“仓库”,它的后部是“光了身子”的玉米仓库。一亩地收完,秸秆倒进三轮车里,玉米装进农户的布袋里。而地里除了玉米根,什么也没有。
王成松所建的养殖场位于原康小平原,周边十几个村庄种植着数万亩玉米。这些玉米每年产生的秸秆可供数万只羊一年食用。王成松说:“农民种的春玉米马上就该收了,我要用这两台玉米收获机收收看。如果可行,我还会再买两台。因为我的养殖场规模要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