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林州头条 原创 乡镇 视频 教育 直播 生活 文旅 民间文娱 发现 摄影 房产 汽车

林州

无声世界里的玉雕情缘

  发布日期:2015-05-05 10:27:34   来源:安阳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记者李雪文/图

他是一个残疾人,更是一个肯吃苦、肯钻研的普通劳动者。在无声的世界里,他与玉石结缘40多年,用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力图将自己的人生雕琢成一件精品。他就是李玉昌。“我的爸爸叫李玉昌,是安阳市玉雕厂一名退休工人。在外人眼里,他是一名普通劳动者,甚至是位残疾人,但在我心里,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爸爸。”李玉昌的女儿李艳丽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因为是聋哑人,李玉昌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坎坷经历,又因为有一双灵巧的手,李玉昌设计和制作的玉雕工艺品多次在河南省和全国工艺品大赛中获奖。“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记者见到了探亲回家的李玉昌。

瘦高的个子、穿着朴素是李玉昌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采访中,李艳丽通过与李玉昌打手语进行交流,再翻译给记者。有时,李玉昌也通过写字的方式积极与记者沟通。通过将近一个上午的采访,一个自强不息的劳动者的形象在记者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1951年,李玉昌出生于林州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不是天生的聋哑,一岁时的一场大病让李玉昌失聪。后来,他到聋哑学校接受教育,在短短五年的求学时间里,他学会了写字,学会了与人沟通。

1971 年,20岁的李玉昌到安阳市玉雕厂当学徒。因为听不见,也不会说话,他的学徒生涯很艰难,每天认真地站在师傅身后看,然后再拿废料在机器上反复练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厂里的资料室查阅资料。就这样,李玉昌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从师傅那里学会了最难学的素活儿手艺,开始独立创作。

李艳丽告诉记者,玉器的雕刻分花活儿和素活儿两类。“简单来讲素活儿做的就是薰、炉、瓶、鼎、壶之类,上面雕刻有龙、凤、鱼、鸟、水、花等吉祥图案。在雕刻中还要灵活运用圆雕、浮雕等多种雕刻技法。素活儿的纹饰图案古朴典雅,纹样繁多,如常用的饕餮纹、龙凤纹、几何纹等,什么样的器具上配什么样的纹饰都是有讲究的,一件作品往往要做上三五个月甚至一年。”李艳丽说。

做素活的最高境界就是“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同时要求玉雕艺人细心和沉稳,因为一旦出现失误,整块料就会作废。也许应了那句老话: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或许是听不见磨玉时机器的噪声,李玉昌工作时比常人更能静下心来。当被问及反复打磨和雕琢是不是很枯燥时,李玉昌突然起身走进卧室,拿出一个个纸包,里面是他用过的上百个磨头。每个工具多少钱买的,作用是什么,他都如数家珍般写在纸上。通过手语,他自豪地告诉记者,因为自己雕工精细,一丝不苟,工作 40多年他没有刻坏过一件作品。“父亲的同事都夸他雕刻技艺精湛,做的瓶壁薄如蝉翼,盖上盖子放在水里都能浮起来。”李艳丽说。

因为厂里效益不好,43岁的李玉昌开始外出打工,从北京到广州,从新疆和田到云南腾冲,转眼间20多年过去了,他几乎跑遍了我国盛产玉石的地方,一年只回家一两次。这期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忍受了多少独在异乡的孤独和寂寞,也许只有李玉昌自己知道。每次过年回家,李玉昌总要拿出纸笔边比画边写字告诉家人自己在一年里经历的大小事情。每完成一件玉雕作品,他总要通过手机发照片给儿女分享。

长时间伏案工作使李玉昌的肩膀已经倾斜,脊柱已经变形,如今已是三世同堂的他准备再干三四年便回家享受天伦之乐。采访中,李玉昌说自己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因为无法用语言和别人交流,摸索多年掌握的雕刻技艺无法传承下去。

生活中的李玉昌是一个十分朴实、谦逊的人,因此受到很多人尊重。朋友遇到难雕刻的地方找他帮忙,他都很乐意帮。看到自己的作品一次次获奖,李玉昌表示自己很知足,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林州网
视觉焦点
信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