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林州头条 原创 乡镇 视频 教育 直播 生活 文旅 民间文娱 发现 摄影 房产 汽车

林州

林州驻守兵工厂的“老八路” ——原东林

  发布日期:2015-03-23 16:24:15   来源:安阳网   我有话说
         “今年87岁的原东林是我们村现在唯一一名还健在的‘老八路’了。如今,87岁的原东林和他78岁的老伴儿相依为命,身体都还不错。”3月17日,几经周转,记者在林州市姚村镇井湾村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来到该村“老八路”原东林的家中。

兵工厂里造手榴弹

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原东林打开了话匣子,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时日本人扫荡得厉害,大家都对他们恨之入骨。听说咱们‘八路’招兵,我们这十里八村的青年人一下来了好几百个。”原东林说,1945年,当时17岁的他就是满怀这样一腔热血毅然从戎。可后来,他被分配到八路军太行五分区的兵工厂造手榴弹。“一开始觉得不能上前线打仗心里有点失落,可后来一想,我们在兵工厂造手榴弹,为前方战士输送弹药‘打鬼子’,这么想通了我也干劲十足。”谈起当时参军后的心情,原东林还为不能上前线“打鬼子”难过了很久。

按照原东林的说法,这造手榴弹不仅危险,而且十分重要。“三两火药,加上雷管和玻璃碎片装药,用铁丝缠绕5圈半,加上拉绳,一颗手榴弹就造好了。”别瞧几十年过去了,如今谈起造手榴弹的配方和装配工艺,原东林依旧历历在目。原东林介绍,这造手榴弹的活儿,说着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尤其是对雷管的装配,安装深了或浅了,都不行。当时他主要就是负责装配雷管,雷管装配时需要挤压按实,一不小心就会崩到手。

一边对记者说着,原东林一边伸出自己如今还不能握住的右手。记者看到,他的手骨已经完全变形,这都是装配手榴弹留下的“后遗症”。原东林介绍,当时,他们那个兵工厂一天就能制造出1到2万颗手榴弹。虽然当时手榴弹全凭人工制造,而且对他们的防护条件也不到位,手部和脸部经常会有中毒现象发生,但是大家积极性依然很高,没有给制造工作带来丝毫影响,尤其他们班组一直在制造手榴弹中名列前茅,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原东林展示自己的复员证。

原东林留下的唯一一枚纪念章。

从军十年屡次立功

“在制造手榴弹时,别管是装雷管还是装拉绳,我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干得速度快,质量好。当时在班组里我算表现突出的,当时一个班组十个人,两个人立功受嘉奖就会有我,我获得的荣誉也比较多。”原东林自豪地说着从屋里翻出他的复员证递给记者。记者看着眼前这本“一九五五年二月二十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签发的硬皮“红本本”,如今显得弥足珍贵。翻开证件,记者看到,1945年,原东林从林县十区的西麦村参军,英勇奋斗了十年。在这期间,原东林立大功两次,三等功一次,并在工作中受到两次嘉奖。这些刚劲有力的硬笔字迹,记载着十年间原东林为抗战作出的贡献。

1955年,从军已十年的原东林光荣复员了。回到家乡后,经人介绍,原东林与邻村的姑娘结了婚。婚后,他们儿女双全,生活美满幸福。如今老两口在一起生活,安度幸福的晚年。临近采访结束时,记者提出给老两口合张影,原东林“一嗓子”就把正在做饭的老伴喊了出来,看着老两口默契地正襟危坐在凳子上拍照合影,仿佛能看到他们平日里相濡以沫、相亲相爱的生活。多希望透过照片,能让老两口把这样幸福的晚年生活一直延续下去。



林州网
视觉焦点
信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