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下午,市发改委举行城市供水价格调整听证会参加人聘书发放仪式,为即将召开的城市供水价格调整听证会做前期调研准备。
会上,市自来水公司负责人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城市供水相关情况,市发改委工作人员介绍了我市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调整听证会有关情况,并向21名听证会参加人员颁发了授权聘书。
推选产生听证会参加人员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此次供水价格改革调整听证会严格按照《河南省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推选产生了听证会参加人21名、听证人5名。
其中听证会参加人包括消费者9人,由市消费者协会在市区范围内采取自愿报名推荐产生;经营者1人,由市水务局推荐产生;专家、学者2人,经相关部门推荐后,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聘请;与定价听证项目有关的其他利益相关方9人,经相关组织推荐后,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聘请。本次听证会设听证人5名,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聘请。
听证会不是决策会
听证会到底怎样开?召开听证会有哪些作用?市发改委纪检组长鲍松林在会上对价格听证会的相关事宜进行了解释说明。
他说,价格听证会是政府价格决策的程序之一,是听取民意的平台,但不是单纯的民意调查,也不是投票决定价格的决策会议,而是实实在在地听取各阶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参加人员在听证、发言、论证等方面都应该遵循听证会的有关要求和原则,对价格调整的科学性、必要性展开讨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等同地尊重多数意见和少数意见,根据意见的合理性决定是否采纳,而不是以人数多寡作为是否调整的决策依据。
鲍松林介绍,价格听证会是消费者、经营者、政府在相关方面的信息沟通平台。价格听证会把价格调整的原因、幅度、影响反馈给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征求经营者、消费者以及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价格调整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同时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听取各方面意见提供一个程序化、法制化的渠道。
实地参观解疑释惑
为了让城市供水价格调整改革听证会参加人员更好地了解我市城市供水运行情况,市发改委组织参会人员深入市自来水公司、第三水厂、第四水厂、第五水厂等地,就原料水加工过程、水质化验检测、供水调度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参观过程中,不少人对现在的水质提出疑问:为啥早上接到盆里的第一盆水会起许多小泡泡?市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解释,因为早上自来水压力不足,需要使用泵二次加压,自来水供水管网中进入了空气,空气在密闭的管内无法排出,所以在具有压力的自来水挤压下,空气在水中呈极细微气泡状,放置一段时间即可,不影响水质。
还有一些人对水管流出来的水呈乳白色液体表示困惑,人喝了以后是否会对身体产生坏影响?工作人员说:“这是由于原料水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氯化钠消毒,可能会产生这一现象,但这种水对人体没有危害。自来水公司有专门的实验室,每天监测水质状况保证市民安全用水。”
作为听证会消费者参加人员之一的秦来成,是我市一名农民。在参观完第四、第五水厂后,秦来成说:“以前对城市供水运行情况不太了解,通过参观长了不少见识。居民用水要想水质有保障,就需要有好的水源,还需要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这些都需要投资搞建设。回去后,我要多走走多调查,广泛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据悉,市发改委拟定于2月6日召开城市供水价格调整座谈会。届时,21名听证会参加人员和5名听证人员将就城市供水价格调整方案进行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