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玻璃门,看到“90后”女孩李玉爽正埋头在桌子上贴屏纸。撕掉旧屏纸,擦净机屏,对好一贴,一手贴屏,一手捏着电话卡从下面把屏纸往上推平,再用刀片把边上多余的裁掉。
2013年毕业于郑州华信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李玉爽,和其他同学一样,大学假期也曾“孔雀东南飞”,到沿海城市打工,在流水线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让她深感困惑。
2012年冬天,不甘心平庸的李玉爽回家,跟父母说自己打算开个手机店。在机关上班的父亲觉得投资太大,有风险。曾经苦心经营过四年小卖店的母亲是她坚定的支持者。经过几次交谈,李玉爽最终说服了自己的父亲,全家齐心协力,最终拿出4.5万元从别人手里接手了位于人民街东段的一间门店。经过装修,于 2012年12月28日隆重开业。
“闺女要自己创业,前年才买了房子,家里哪儿还有钱啊?”李玉爽的母亲提到女儿当初开店时,家里手头紧张,三人大眼瞪小眼,一筹莫展。就在这时,有人提醒他们可以到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申请小额贷款。2013年5月小额贷款5万元打到了李玉爽的存折上,及时解决了资金问题。2014年年底,李玉爽收到了市人社局大学毕业生创业(开业)补贴5000元,深切感受到了政府对他们创业的巨大鼓励。
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意外发生,开业那天就出了状况。郑州商家把货发到了安阳,李玉爽只好开车赴安阳拿货。更离谱的是,有一次商家竟然把货误发到了滑县。由于不熟悉行情,一款白色联通米4手机进的太多,剩下一部就是没人要,还好在2014年年底总算出手,没赚还赔了20块。
选择了创业,就得学会坚强。为了挑选更好的货源,李玉爽多次搭夜车赶往郑州,一路颠簸,再挤公交到电子市场。每年15000元的房租让她不敢歇业一天,只要有事出去,就让母亲在店里。父亲节假日也常去帮忙,读大学的妹妹寒暑假也来打过下手。
一片耕耘一片收获。开业两年来,李玉爽的手机店生意顺畅,年均净赚5万元。懂事的她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努力帮助自己上学的弟妹,尽自己所能为父母分忧。 “最开心的时刻,就是自己的手机被顾客装到包包里;最幸福的时刻,还是努力给自己打工,点自己赚的钞票。”李玉爽如是说。
市再就业办主任张瑞文说:“创业没有大小之分,我们鼓励任何形式的创业行动。创业带动就业,让人人都有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