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村位于城郊乡西部,有900余户、3200余人,耕地1200亩,下辖五个自然村。
据我市文化名人王买金考证,南北朝时期,此地有一观音堂,院内有一棵遮天蔽日的银杏树。北周武帝宇文邕在此屯兵,进攻逃上四方垴的北齐后主高伟和幼主高恒。因银杏俗称“白果”,人们将此地命名为“白果屯”。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军自山西壶关经“小西天”东下,欲进攻林县城。当时,李自成在白果屯的屯兵最多,人们便将“白果屯”改成“大屯”。
在记者看来,王买金老师的考证中有一处时间错误。明崇祯十七年三月(1644年)时,李自成已经率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煤山。李自成屯兵“白果屯”的时间最有可能为崇祯六年(1633),这一年,李自成与张献忠合兵,在林州境内击败明朝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
采访中,一村民告诉记者,大屯村历史上有一位“书判大人”,但其姓氏名称无具体记载。记者认为,“书判大人”很可能是唐宋时期,大屯村某一读书人参加“书判拔萃科”考试并中举。书判拔萃科是唐宋时期破格选拔人才的制度,以经义和律法为考试内容,文学倾向很明显,如唐朝著名诗人元稹于贞元十九年(803)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书判拔萃科”同“身言书判”有很大的区别,简言之,“科举”类似当今的高考,“书判拔萃科”可类比为高考中的“语文”科,而“身言书判”则是在评定官员时要求“体貌丰伟、言辞辩正、楷书遒美、文理优长”。
王买金老师《林州进士知多少》一文中,唐宋期间我市只考中一位进士,即唐玄宗时期的武殷。由于武殷资料有限,能查到的史料仅有唐《前定录》中“邺郡武殷,欲娶同郡郑氏,有成约矣。无何,被荐将举进士”的记载。大屯村民口中的“书判大人”究竟是不是武殷呢?记者不敢妄下论断。
大屯村南有一龙王庙,庙内石碑记载,此庙于乾隆乙巳年(1785)修建。庙门上有一匾,上书“霁霈雩”三个大字,这不仅在我市少见,在全国也没找到类似的匾额。“雩”在古代是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大屯村每年农历3月13日都要在龙王庙附近举行集会,以供物资交流。农历三月中旬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推算下来,古人们大概是在这天进行祭祀。随着红旗渠十二支渠贯穿大屯村,灌溉用水不用发愁,求雨祭祀这一天也变为集市。
大屯村向西有关隘断金桥,是古时通往山西的必经之路。历史上,安阳至山西无路可通,后来修通了天平山驿道,使彰德府(今安阳市)与潞安府(今长治市)距离缩短,物资周转比别处快。此外,古时林州人曾引桃园水进城以供居民饮用,而且大屯村地形较为平坦,不缺大块平整的土地,是一块难得的丰腴之地。古时的大屯村有水、路、地的优势,是一片乐土。
2012年9月,桃园大道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的桃园大道从大屯村穿村而过,使得大屯村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采访中,记者得知,本村的两位贤达人士流转土地100余亩用于发展花卉养殖业。目前,花卉大棚主体已经建设完毕,盆栽花卉已经进入养殖期。不久的将来,一个富有商机的花卉市场将在大屯村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