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上——红果之村
原康镇口上村位于原康镇西南部,下辖18个自然村,15个生产小组,常住人口1100余人。
村名原名“祭公口”
据我市王买金编著的《林州地名考释》,口上原名“祭公口”,改名“口上”,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说是在东汉年间,一位名叫祭遵的人,待人大方,乐善好施,人称“祭公”。祭公死后,葬于原康西南山中。这里有了村庄后,“祭公口”便成了村名。
在紧挨口上村村委会东北方向,有一个高约七八米、占地约六十平方米的土堆,上面长满了野草、柏树,周围是碗口粗细的树。整个土堆显得孤零零。按照资料推测,该土堆下即是祭公的葬身之处。然而记者问及该村74岁高龄的老支书李富林时,老支书表示并不是祭公墓,仅仅是一个大石头。记者从土堆裸露的侧面看见,确实是一整块青石面。
究竟是不是祭公墓,并不确定。而且记者查阅《林州旧志汇编》,上面记载,在民国年间,这个地方就叫“口上”,这与王买金说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改名“口上”也有一定出入。
“叫口上,应该与这里的地形有关系。这个地方是一个三岔口,辉县、山西壶关县、林县从这里都能到。”现任口上村支书郭锁林说。
景天官的传说
在口上有个关于景天官的传说。很早以前,口上村有个姓景的人,挑着担子去逃荒要饭,一头担着铺盖,一头挑着孩子,去了登封。在登封用功读书,一举考取了功名,做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天官。景天官回口上认本家,但是村里的人却不敢相认。
“古时朝廷有个规矩,朝中大臣如果犯了错,是要株连九族的。村里的人担心,如果景天官哪天犯了错,那不得牵连到自己啊。所以当时没有人敢认景天官。”李富林说,“不过大家心里还都是高兴的,毕竟在自己的村子里出了这么大一个官。”
天官,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是一种官名。《周礼》中记载:廷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总御百官。天官的起源自武则天。武则天取得唐朝李姓江山后,沿用北周的许多体制,在光宅元年(684年)曾进行过一次小小的改革,其中就将掌管天下官员考核、选拔、任免的吏部改称天官。江山回到李姓手中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才又改了回来。但天官的叫法被人们沿用下来,后代常将吏部或吏部尚书称做天官。
记者在李富林的带领下,来到了据说是天官墓,也就是景天官的葬身之处。一个看似有些年代的石碑立于墓前,由于年代久远,上书文字已辨析不清。石碑建于何时,无从知晓。
昔日的红果之村
在过去,原康镇是闻名的红果之乡,而口上就是原康镇名副其实的红果之村。可以说,原康镇之所以被称之为红果之乡,是因为口上村。
“口上盛产山楂。1985年左右,口上村种植山楂树最多的时候,达到了2万多棵,水果罐头厂12个,最高年产山楂40万斤,兴起了林县最早的乡办企业。”李富林告诉记者。后来,山楂不值钱了,村民种植、管理山楂树的积极性就低了。不过口上村仍随处可见红果挂满枝头的山楂树。